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5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外国的爱情小说借给他们看。老欧说原先是有的,抄家抄没了。艺术学院几个造反司令部都抄过老欧的家,工宣队不久找到了堆放老欧藏书的仓库。他们看一本就来和老欧聊一回,小菲和母亲就备酒备菜,留客人吃饭。

    过了半年,老欧便免除了扫地冲厕所之役,只需写写墙报。外面一共只有八个戏看,老欧神聊起小说戏剧,便给工宣队师傅们添一项娱乐。来上门听老欧神聊的越来越多,小菲的茶叶都供不应求。母亲把一些客人喝剩的茶叶滤出来,晒干,下回在锅里狠煮,有没有滋味不论,一眼看去还是茶的颜色。

    老欧靠人格魅力,靠学识才华,征服了工宣队的师傅们,他们对老欧不光彩的社会身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菲只担心母亲三头六臂也对付不下去,一桌一桌的晚宴在她看简直是变戏法。但只要两天没有客人上门,她就心神不定。这些工宣队师傅是大权掌握者,不上门是不是意味他们的反目?欧阳萸却嘻嘻哈哈地说:“不会的!他们反而比文人好相处!”小菲的担忧直到工宣队师傅们再次上门才解除。有时来了三四个人,刚刚按照三四个人的分量把晚餐摆上桌,又有五六个人到了。小菲和母亲都在这种时候做阿庆嫂“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母女俩笑脸相迎:“快快快,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先坐下,菜这就添上去!”

    小菲总会跟母亲进厨房,看老太太使出浑身解数。老太太七十二了,好在劳累一生身板子经得住累。她是个过穷日子的天才,让她无中生有地接待这样突袭式的客人,她尤其来精神。厨房窗外挂了一串串的猫鱼,是一分钱一摊买来的。她没有猫喂,就拿它们喂人。都是二寸长的鱼秧子,撒了盐晾干,加辣子、香葱,放在小火上炒,炒脆了是很好的下酒菜。她让小菲把辣猫鱼端上去,又拿出平时烘烤的饭锅巴。她总有本事把锅巴用最少的油炸脆,再烧一大锅卤子浇上去,卤子红红绿绿,却没有什么值钱东西,不过是费点盐和味精。再就是她那几个腌渍坛子。没有白糖,她用糖精做的甜酸大蒜和白菜也可以充数。老太太从来是有备而来,不让任何客人空腹而去。

    小菲左算右算,凭她给母亲的几十块钱怎么也不够这样大的开销。一问,母亲便烦,恶心她说:“我在外头投机倒把,欺行霸市啊!”不然就说:“钱是不够,那你再多给点吧!”她还真向小菲摊出巴掌。老太太话稍微好听些就是:“还能老这样吗?总会发他薪水的。”小菲不知母亲的信念是从哪里来的,但她想老太太挑着大梁,她愁什么呢?老太太偶尔会说:“到夏天就好喽。”

    夏天她可以把西瓜皮拾回来,用刀剖去红的那层和绿的那层,中间青白的留下晾干,用盐暴腌,炒毛豆十分可口。夏天可以替代正式菜蔬的东西很多,冬瓜皮,红薯秧子。老太太说:“烧好东西哪个不会?把边角料做好才叫本事。”夏天东西存不住,老太太到了下午真的去欺行霸市,把一个鱼摊子包圆,还叫人给她做脚夫挑回家。

    虽然只有两间房,大家把老欧家当成了俱乐部。学生们一年前还在吼:“老欧,老实点!”现在常常是:“老欧,请教你一个问题。”老欧清癯一辈子,这时却发起福来,一笑就笑成一个心宽体胖的汉子,气粗声壮。艺术学院开始招生了,招工农兵大学生,工宣队长说:“让老欧参谋参谋招生组的成员结构吧。”结果招生简章也是老欧暗里起草。

    老欧不仅在暗中受人崇拜,小菲也是地下师爷。来找老欧的人马上发现小菲可以做表演辅导员,两间房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小菲在转不开身的小屋比画“山膀”、“云手”辅导朗诵,老欧在大屋开文学戏剧讲座。渐渐地,这些求师的人会在进门后腼腆地搁下一只包,里面有时是几个皮蛋,有时一斤榨菜,有时还会是一截火腿。老太太会把小菲叫到厨房,小声告诉她,某某送了一块叉烧里脊,给她(他)辅导时多卖些力气。

    不少让小菲辅导的男女青年成功地躲避了上山下乡,成了军队、省、市、地区的艺术新人。老欧的讲座不像小菲那么立竿见影,但入座者都有一定权势或一定的有效社会关系。其中一个工人业余编剧认识省革委会宣传处长,便去替老欧请求恢复薪水。

    夜深人静,小菲和欧阳萸躺在床上,慢慢地谈着有了薪水之后哪样东西是首先要添置的。他说首先给她买一套像样的衣服,银灰的或者海军蓝的薄毛料。她反对说老也老了,穿什么不一样?他说她才四十岁出头,老什么?她建议有了钱买个新床,现在的床垫太老,弹簧松得她老睡在坑里,翻身都吃力。他说他想起一个好主意,有了钱他们马上买票,三个人一同去青海,看看欧阳雪。两年没见女儿了,老太太从来没离开过外孙女那么长时间。她说这计划好是好,恐怕他的身份不允许他自由旅行。他闷下来。那必须多大的面子,开多大的后门才能让一个未摘帽的、正在监督改造中的人逍遥几千里?也许能找方大姐想想办法?她现在“结合”了。他不会找她的。他越来越明白他和这个少年时的大姐不可能和解。

    “有了钱,我还请你去玫瑰露法国菜馆吧。”他说。

    “现在叫‘地拉那’西餐馆,卖的大部分是罐头里的东西。”

    “管它呢。环境总是清静的。”

    “不知道,好久没去了。”

    “好多年了。”

    “肯定会恢复你的工资吗?”

    “谁知道。”他才不会提着气等待。他有他父亲的态度了:无可无不可。

    “真发了你工资,我们请妈妈一次。再给她买一件丝棉祅。她几十年前就想有一件好丝棉袄,绸缎面子,黑颜色。”

    小菲奇怪俩人怎么会谈钱谈得如此温馨。谈钱会成为俩人的缠绵细语。人会变得如此不浪漫,抑或变得太浪漫了,散发铜臭的话题也可以谈出诗意。原来如此:他们挺爱钱,晓得厉害之后两人才正视这一点。她和他相依相偎,一夜一夜地谈他们将拿那笔缥缈的工资做这样买那样。原来这是个滋味鲜美的话题呢!

    又到了初夏。恢复工资的事仍然遥遥无期。他替工人编剧修改的话剧倒是在全省上演。据说那位作者拿了一笔编剧费,但老欧是没份的,从此工人编剧红了,到处有剧团请他写戏,他便总是请老欧“修改”每修改一次稿子,他便满口诺言,一定要为老欧的工资去拼打。最炎热的一个傍晚,工人编剧来了,居然现在随身带着吉普车司机。他说:“有眉目了,最迟下个月。弄不好这个月就恢复!”

    这天家里刚吃过绿豆粥。一来便是两个赶饭的。小菲和母亲商量,赶紧弄几个菜出来。老太太打着芭蕉扇,说她弄不动了。这个人叫了一年“狼来了”现在只要他来,老太太坚决弄不动。小菲好说歹说:这个人可不能得罪,说不定这回是真的“狼来了”老太太说他是狼喊狼哩——他自己就是狼!

    小菲没办法,自己翻箱倒柜。老太太一看她找出了她藏的一根香肠,三根黄瓜,又找出她塞在碗柜最角落的一小瓶小磨香油,上手便抢。

    “你敢把我的东西拿去喂狼,我剁你手!”

    “妈!发了工资全赔给你!”

    “狗屁!”

    欧阳萸这时也挤进厨房,看看母女俩,知道她们正在为什么拼杀,和稀泥地说就弄一个菜好了,反正他们看得出是没赶巧,错过了晚饭时间。

    老太太经不住女婿的体谅,白了小菲一眼,把一根香肠切成碎丁,打了两只蛋,蛋里调了些稀面粉,又撒一把碧绿的香葱,眨眼工夫一个香肠烘蛋在锅里绽放出艳艳的花来。老太太手握锅把,慢慢旋转。穷日子使她练得一身绝技,油放得少,但必须是少得恰到好处,所以蛋抛向空中时不会溅油珠子。她抛起蛋饼,但没有接住,好漂亮的一个菜落在地上。小菲刚叫“哎呀”一看母亲,更是大叫起来。老太太已倒在了地下。她一面叫,一面上去搀扶,老太太沉重无比,身子怎样也搬不起来。等欧阳萸和客人们跑过来,老太太已经走了。和她在世一样,她去得爽气利索。一生不愿闲着的女人,死也死在忙碌当中。

    老太太的追悼会倒是十分热闹,所有来家做客的人都参加了。他们很念叨老太太的一手厨艺。小菲送走母亲,跟欧阳萸在马路上走了很久。马路两边都是乘凉的人,老老少少,打牌的聊天的,城市在小菲眼里又成了那个肮脏阴暗的小城,不同的是这里面不再有母亲了。孤儿小菲这样想着,手便给他握住。她看他一眼,老了很多。她明白他的意思是:“还有我呢。”

    老太太一去世,她这两年持家的机密便暴露了。小伍的母亲来参加了老太太的追悼会,事后对小菲说:“隔几天来家坐坐,我有话跟你讲。”

    老太太的“三七”过去,小菲想到小伍母亲的神秘微笑,来到伍家。伍家的破败是表面的。伍老板娘拿出几张借条,笑眯眯地说:“你妈不容易哟,给你们当伙夫、老妈子,自己还贴钱。”小菲的母亲从两年前开始向伍老板娘借贷,抵押的是她的宝贝红木梳妆台和红木床。

    小菲核算了一下借贷数目,两年里母亲为他们和他们的老父亲,以及熟的和生的客人,一共借贷了五百九十元。但梳妆台和红木床只抵三百元。小菲窘坏了。伍老板娘建议,实在不行,她勉强接受那两间房子。小菲心想人倒霉就给人当软柿子捏,这不是明摆着乘人之危吗?两间房再旧,也不止二百九十元。人生来干什么就是干什么的,伍老板娘经过几回脱胎换骨的革命,终了还是会开钱庄。

    她冷冷地说:“我妈一辈子就剩这两间房了。我下不了手卖它。”

    “当时你妈买的时候,便宜得很!”

    “那也不止二百九十块人民币。”

    “小菲好孩子,现在懂得柴米贵了!不像我家那个二百五善贞!”

    告辞出来她一路掉泪。母亲是那么要强的女人,要她去向伍老板娘开口借钱,承认自己山穷水尽,是多痛苦的一件事。几十年前她父亲去世后,母亲是可以向娘家的兄弟们求援的。那时娘家家境还好,兄弟们一人给一点儿,母女俩也不至于一斤黄豆芽吃三顿。不管怎么难,母亲扎的架子总是不塌的,大刀架在她脖子上她也不会把两件红木家具抵出去。那两件红木家具是体面的象征,不要它们,对母亲来说,就是不要体面了。再破旧的房子,再穷困的日子,有那两件家具,母亲胆子就壮。它们遮掩、抹去多少穷陋。她好胜的母亲。老太太肯定是步履沉重地一步步从巷子深处往巷口走,或许她是从小菲家回来,那就是从相反方向往伍家走拢。小菲家离母亲家不远,六七分钟的步行。老太太边走边想,这一天真来临了?向人张口伸手的日子?她真走到这步田地了?去向一直暗里跟她较劲的伍老板娘借钱?她知道小菲两口子的山穷水尽,连两件红木家具,两间破房子都拿不出,和他们说实话只能添忧添愁。老太太走啊走,伍家的店门口摆的南货摊子都能看见了。伍老板娘做点南货生意,说起来都推到南货上:没藏浮财呀,不就靠卖南货糊口吗?老太太明白另一个老太太,她怎么可能不藏浮财?当年伍老板丧德,坑了志愿军多少性命发的财,能一下子成烟从伍老板娘烟嘴子里冒出去?老太太来到了伍家,肯定是一副健谈爽朗的样子,至少精神头要打起来,输钱不输一口气。老太太是如何开的口?那么一个自尊、好面子到极点的母亲。大概从东拉西扯开始。虛袞话母亲会讲得很,她是市井生活中的精英,可以恭维得对方心花怒放,又不让人肉麻。她可以贬低自己、骂自己晚辈,其实夸耀全藏在里面。她也可以把自己的一贫如洗讲成一时周转不灵,她还可以把抵押做得像好友间的游戏。怎么会到这一步?小雪她爸爸说话就恢复职务恢复工资了。说到小雪,老太太如数家珍一样讲着她的每一封信。反正她也不懂部队的一套,夸海口也是一派天真。小雪要是升了军官——这年头军官待遇好得很!究竟是人在矮檐下,老太太最后还是低声下气:“借个两百三百给我吧!”伍老板娘会说:“噢哟,你吓死我?哪里有两百三百借给你?”最后落实在一百五十。借条一张是一百五十,一共三张,最后一张是一百四十。伍老板娘心算一把,两间破房子给她当废铜烂铁收购:“就只有一百四十了,下回再借,一个子也没了,啊?”“没下回了!下回小雪他爸发了工资,借你一个还你两个!”“哎哟,我怕是活不到那一天喽!”“你耐活得很,跟我一样,都是老不死的!”

    小菲知道母亲可以把场面处理得嘻天哈地,可以把自己的窘迫掩藏得严严实实,但她是非常痛苦的。她宁死也不低头,为了女儿和女儿一家,七十多岁时学会了低头。小菲泪眼蒙眬地四下看去,小城真是藏污纳垢曲里拐弯人心叵测,她却头一次去除了恶感。正是这样尔虞我诈的市侩生活磨炼出了母亲。母亲以它的智慧和它斗了一生,也许这是真正的人间乐趣。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母亲食言。不能让母亲为之骄傲的两件家具两间破房落到伍家。也不能用这样的事烦着欧阳萸。一穷二白的田苏菲比几十年前闹革命那夜还无产阶级。她唯一可以投奔的人是都汉。

    第15章

    话剧团的鲍团长去世后,新上任的副团长陈益群这天把小菲叫到办公室。他还是称她小菲姐,她纳闷怎么会有这种不知难堪的人。他说团里马上要排话剧沙家浜,缺个场记,他可以借机把她从锅炉房调出来。她想,这家伙很会见风使舵,工宣队、军宣队、造反派都给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没想到他还是个念旧的人。恢复舞台工作,加班费、演出补助、夜餐费都可以恢复。加在一块儿也有十几块钱呢。小菲对陈副团长莞尔一笑。四十多岁的女人,为每月多十几块钱还卖出这样的笑,她也顾不着了。人没了里子,要面子有什么用?母亲撑了一生的老面子都不要了。

    排了几天戏,小菲野心膨胀,减下去十斤体重,说不定她可以演阿庆嫂b角。让大家看看,姜还是老的辣,年轻演员哪里有她这样的台词功夫,她是军队栽培的,从开始就打造成了英雄人物的坯子。没等小菲减一斤体重,演沙奶奶的女演员声带出了问题,b角还没排熟,小菲跟陈副团长说:“我上吧。”“你词都没对过。”“放心吧,陈团长!”当上主角,每月伙食补助是六块钱,还多四两白糖票。

    演了一生花旦、青衣的小菲一丝不苟,把自己的面孔化成一张老脸。演沙奶奶好,比阿庆嫂省事,体重都不必减,上台分量正合适。小菲演老旦也是上台就忘我“戏来疯”硬硬朗朗一个老英雄,怒斥胡传奎、刁德一:“你们这些汉奸走狗,不会有好下场的!”气壮山河。演胡传奎的男演员在沙奶奶的怒吼中也发怒了,大喊:“拖下去给我毙了!”他绑在军装上的皮带从来没经受过这么猛烈的气息,给挣开了,里面的海绵假肚皮滚落下来,他只好顺势抄起手枪,冲下场,亲自去毙沙奶奶。

    小菲见陈副团长两眼放光地上来,知道自己成功了:那六块钱伙食补助和四两白糖吃定了。不久b角沙奶奶声带恢复,小菲又靠边做她的场记去了。才吃了半个月的主角伙食补助。一个月后,话剧团的沙家浜把京剧团打败,不少观众投诚到话剧团的剧场。京剧团是这几年唯一有钱维修剧场的单位,话剧团的剧场“安全门”没灯,厕所没门,窗玻璃碎了百分之八十,观众在上面嗑瓜子耗子在下面磕,这是头一次,话剧团开始赢利。陈副团长决定增加日场,不少工厂和机关把看革命戏作为他们的政治任务,政治任务可以在上班时间完成,因此下午场也常常客满。演员吃不消了,小菲便又去找陈益群。她说哪里需要就把她安插在哪里,慢说顶替沙奶奶,就是胡传奎这样的花脸,她也行。这天陈副团长突然找到小菲,叫她马上准备,顶替下午场的阿庆嫂。

    这小子真是个怀旧之人,没看出来呢。她轻声叫他:“益群!”

    陈副团长眉心一抖。在她厚厚的肩头拍了拍,表示有数了。她想拍就拍吧。这回她可要把陈副团长拿稳,长久驻守阿庆嫂的春来茶馆,让大家看惯她的阿庆嫂,别人的都看不上。演革命戏就得看小菲的。一场接一场地演下去,炉火纯青的演技,俏皮风趣的一个阿庆嫂,观众们一会儿一场哄堂大笑。这个胖阿庆嫂比那些瘦阿庆嫂都经看,这年头到哪里能花几块钱买一场乐呢?胖就胖吧,观众都包涵了。要是小菲真减了体重,反倒没那么逗人。小菲一连领了三个月的伙食补助,四两白糖,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有钱也弄不到白糖票。她以四两白糖票在黑市换一斤豆油票或一斤半鸡蛋票,每天给欧阳萸煎一个鸡蛋,就是他半个月的营养早餐。那六块钱伙食补助可以在食堂买二十份清蒸丸子,虽然面多肉少,拿回家晚餐就解决一小半。没有母亲,小菲独当一面,把客人们照样哄得高高兴兴。只要欧阳萸不被押到远方去劳动改造,在家做牛鬼蛇神她也觉得万事如意。客人们中间有不少像那位工人编剧,时不时让老欧吃些亏,但他们至少离不开老欧,可以保障老欧的高级牛鬼蛇神的待遇,其中包括不扫大街,不洗厕所,不去农场,少被批斗,等等。小菲进进出出总是哼着歌,见人便笑脸相迎,大声招呼。这下她还缺什么?主角演上了,丈夫保住了。每回谢了幕,她想,现在她实现了当时红卫兵宣传队在舞台上喊的一句话:“我们上来了,就不下去了!”

    话剧沙家浜演了一百二十场,都汉看了至少五十场。他不是让这个连来,就是让那个营来,话剧团赚的门票钱百分之二十是都汉部队的。每回谢幕,他都上台跟小菲握手,握住就不放:“你说我是不是伯乐?我几十年前就知道你小飞是演一号英雄人物的!”

    他对谁都倚老卖老,把陈副团长找来:“这个演员,你要好好重视!看看人家,演什么是什么,多大的劲头!一号英雄人物,就要有这个劲头!跟上足发条似的!”

    紧接着是排话剧海港、杜鹃山,都需要小菲这种劲头冲天的一号英雄人物。她带着体重,带着新萌发的白发征服成千上万颗心。有回她居然劝欧阳萸去看看她演的女党代表。他眼睛一大,意思是:“你又要在我心目中毁你形象啊?!”

    他已经很久没有以这种眼神看她了。她再次走红他却不想沾光。来找他的客人们不再叫他老欧,改叫欧老师。工农兵学员们都很珍惜他们的学习机会,课堂上学不到的,他们从欧老师这里补。终于有一天,学校请他去讲一场大课。

    “那工资什么时候发呢?”小菲见了神采奕奕从学校讲课回来的欧阳萸问道。

    “不会久了!”他嘻嘻哈哈地说。他从掉色的蓝卡其中山装里掏出一块女式手表,给小菲戴上,并拒绝回答她钱从哪里来。

    当然他是有恃无恐,觉得恢复工资是眼前的事,才借了钱提前过好日子。小菲心里不踏实,又问:“你跟有关的人去正式谈过没有啊?”

    “谈过!”他往书桌前走,像以往那样只给她个脊背。他敷衍她是明摆的。

    “跟谁谈的?”

    “有关的人。”他坐下来,一手罩住额头,一手掀动稿纸。稿纸响得越来越烦。从半年前开始,他把一直藏着的未完成的书稿从母亲的房子里拿了回来,就是和蒙蒙相好时动笔写的书稿。

    “哪个有关的人?”她追问不休。

    “好几个呢!”他的后脑勺、肩胛骨、胳膊肘都是一副叫她少啰唆的表情。

    “你不要嫌我啰唆!”

    “你就是啰唆!”

    “我不该啰唆?为了你和你父亲,你这些混吃混喝的朋友,我和我母亲是怎么度过这几年的,你知道吗?”

    这种场面可是既熟悉又陌生。

    “我知道!你让我安安静静写点东西,我还有几年可写呀?!”

    “为了你,我母亲老命都搭上了,你知不知道她借了小伍妈妈近六百块钱?!你以为天天吃流水席东西是树上掉下来的?!”

    “六百块钱还不好还?我一本书的稿费至少有两千块!”

    “好还?!你去还呀。”

    “好,只要你不烦我,我再有两年就一定能还上。”

    “哎哟,两年还不知道这个国家又闹什么事了呢!告诉你,我跟都汉借了钱,还了小伍她妈,又一点一点从我工资里凑,等凑齐了再还都汉。指望你?算完了!”

    他突然跳起来。胖了的脸有点发横。他已经有许多年没这样暴跳了。

    “那你怎么不嫁给他去呀?指望不上我,没错,这些年我全指望你呢!你全指望他呢!不如你直接就指望他去!”

    这种没气量没风度的语言从来没从他嘴里吐出来过。但小菲快活死了:看来不是不会嫉妒,是没刺激到致命处。

    “这可是你说的。”小菲做出威胁的阴笑,慢慢点头。

    “去吧,只要人家老婆答应。”他又暴跳着坐回书桌前。

    他不仅会嫉妒,还学会以刺激还击。

    “老婆怎么了?不妨碍她啊!难道还图明媒正娶?四十几岁的人了,图的就是实惠。”

    “无耻!”

    小菲可要乐疯了。看看把他刺激成什么样!他现在知道小菲的好处了,会嫉妒得不要风度了。长期不吵闹,偶尔吵一架,辣咝咝,味道新颖。从此小菲恢复了她的啰唆,他们俩也恢复了拌嘴。不过更经常地是,小菲只得到他一个脊梁,不是在书桌前竖着,就是在床上横着。

    工资终于恢复了。这两年两人以它做的种种憧憬都可以实现了,却也不过如此。还是相依相偎躺在床上,瞪着深夜的天花板去谈它味道好得多。那时谈到有了工资去买几斤香蕉来吃个够,那滋味太甜美了。工资到了手,还有补发的,俩人却都没了胃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