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隋朝春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在十八世纪,中国清朝时代,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名叫赵翼,他写了一本评论历史的名著(二十二史札记)。他从(史记)、(汉扔、三国志)等历史正史二十二册中摘取史话加以分析评论,在其作品第十五卷中有如下记述:

    “古来得天下容易者,再易也未曾有像隋文帝那样的了。”

    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兴衰,都要由英雄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取得天下,建立起新王朝。汉高祖刘邦、后汉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洪武帝朱元漳皆为转战沙场,杀死群雄取得政权的。与拚命夺权、死里逃生的当权者相比,文帝坐上皇位也未免太轻松了。历史上有不少因此对文帝有过于苛刻的评价,其实只要他做得还不错,也没有必要过于挑剔这位政治家的功绩和他的能力。

    隋杨帝之父文帝,名叫杨坚。继西晋之后,统一了历时两百七十余年分裂的中国,他原来是北朝西魏一位大官的子弟,王朝交替之后他成为北周重要的大臣,公元五八一年由他建立了隋朝。

    文帝身为一个统治者,是一个和清朝雍正皇帝颇类似的人。他具有丰富的想保力和处理国事的能力,是治国严厉的统治者。他实现了征服南朝陈国统一中国的大业,并制定国内法令,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并使国库丰储。他也创立了通过考核举优录用官吏的科举制度,以及新的征兵制度——府兵制。还取消了官贵豪门很多垄断土地,弊端极大的旧土地制度,实施均田制”他给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和平与安定,使中国人口大增,增加了生产力,改善经济情况。

    在其优点的背后,文帝的最大缺点就是他过于猜疑别人,所以他经常进行清党。例如,建立起隋王朝,本是应该平定一些叛乱,但不必因害怕北周皇族夺日皇位就大肆残杀,连婴幼儿都不放过,彻底斩草除根。

    此外,文帝在宫廷设置“廷杖”大臣若有失职犯过,被文帝当廷怒责者在所多有,被打死的事情也发生过,所以文武百官对文帝都极之畏俱,大臣在上朝前,往往先与家人诀别,预留后事。

    性格刚直公正的仆射(宰相)高顿曾劝告文帝:

    “皇宫是处理政务的地方,千万不能把它变成处罚大臣的地方。”

    文帝平时很信任高顾,但对这点建议毫不重视。说文帝冷酷也好,残忍也好,倒也只限于他对权力机构的控制;对百姓他却很仁慈,实行减租减税政策,不轻易征用民役修筑无用的工程,爱护百姓,善于管理国家事务。他对收取贿赂的官吏处置严厉,立刻处死,使百姓拍手称颂,他的治世年号被誉为“开皇之冶”

    辅佐文帝的高额字昭玄,文帝和其他的皇族都很欣赏他的主张,根据他的提案,朝廷录用了很多有行政管理才能的优秀官员,加强了隋的行政机构。高须是一个不妥协,性格刚强的人,渐渐的与他敌对的人变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有一天文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生长茂盛的杨树和李树的树枝交缠在一起,两棵树争相生长,结果都倒了,不久洪水冲过来,杨树被冲跑了。文帝醒后,百恩不得其解,去请教占梦的人,占卜师在被他被逼问下说:

    “恐怕有姓李的要推翻朝廷。洪水,当然是说名字和水有关系,无非是名中有三点水旁的字。”一句话说清楚就是“有姓李的名中有“水’字旁的人企图谋叛”

    文帝本来猜疑心就特强,总是疑神疑鬼的,一听占卜师这样讲,想起了一个人——

    李浑,爵位是部国公,姓与梦中的李树的李正巧碰上,他年事已高,又不是实力派人物,也没有特别的派系,不像会有那么大野心的人。

    文帝又想:“他会不会有儿子呢?”他派人去问了,邱国公有个儿子,但已经死了。只有个孙子名叫“洪儿”听了侍臣这样说,文帝沉默了一阵后,决定下敕令给郡国公李浑,将其孙洪儿赐死。

    得知此事的高顾,即刻功谏文帝:

    “因为相信梦,而对无辜的人因死,这种事陛下万万不能做。如果按梦去寻人,姓李名中与‘水’字旁有关系,比这孩子更可疑的人陛下身旁也有,要杀得先杀他呀——这人就是唐国公。”

    唐国公姓李,名渊。他是文帝之妻独孤皇后的外甥。这位文帝宠爱的青年贵族除非真的谋反,否则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杀他的。皇帝听了高领这番话,抖动着嘴唇说:

    “我懂了,不用再说了,对邮国公我多想了,想得过头了。”

    于是高领向文帝施礼退出了。他对文帝而言,就像是一面镜子。

    11

    从隋朝到唐朝,皇帝的后官人数是固定的。排在第一位的是皇后,当然这只有一人;其次是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之称的四位夫人;除此之外,还有昭仪、修容、充媛等九嫔;再就是捷予。美人、才人三个等级的美女,分别为九人;最后为宝林、御女、采女分别为二十七人,以上共计一百二十二人是可以被叫“娘娘”的。不用说,后宫还有几千女眷,她们一旦博得了皇帝的欢心,就有可能以姿色夺得半壁天下。

    但文帝却不是迷恋女色的皇帝。独孤皇后嫁给文帝时才十四岁,她当时让丈夫发誓:“一生之中不能与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文帝严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独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纯真,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

    这位皇后是丈夫处理国家公务的有力辅佐。当文帝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难题时,对如何处理感到犹豫不定时,她鼓励丈夫“碰上骑虎难下的问题,就下决心干到底”她曾劝动皇帝从酉城商人手中买下价值十万两黄金的宝玉,理由是“有了这笔巨资,将来可以养活一万名士兵”仅从这一点,就能确信独孤皇后是位才智过人的女性。在她身上看要找出平凡的一面,大概就是他们夫妇的家庭生活了吧。

    文帝夫妻共生育了五个儿子,全都是死于非命。依赵翼的说法这是“因果报应”文帝在即位时把北周有皇族血统人全杀了,对于这种做法,通常史书的评价都会极为难听。

    文帝五个儿子的名字分别为勇、广、俊、秀、谅。

    .长子杨勇,是当然的皇太子。父亲当年在北周任大臣时,他充分发挥才能,辅助父亲工作。有一个时期在黄河下游出现了大量流民,文帝对如何处理这件事很为难,试图采用强制的方法让他们迁居到北部边境地区。杨勇反对这样做,他说:

    “这些人也不愿意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只因前朝政策不对头,在自己的家乡待不下去了,才会如此。首先必须修改不合理的政策。这样民众就会自动地返回家园。除此,国家也要奖励他们回家乡定居。”、。文帝对长子的建议很重视,废除了强制迁移人民的法规。杨勇有远见、博学、性格慈善宽厚,受到众多人的好评。但他性情脆弱,生活过度奢侈,文帝对他这点很不喜欢。

    母亲独孤皇后非常讨厌长子的私生活。杨勇本来有妻室,可还爱着别的女子,妻子被丈夫冷落,在绝望中心脏得了病,卧床不起,两天就死了。这激怒了崇尚一夫一委制度的母亲——独狐皇后。甚至连杨勇爱的那个女子,对于她自己在王妃死后立刻被立为正室的这件事也非常不舒服,因为她觉得,这代表了或许有一天,自己也会遭到相同的下场。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小事,一点一点累积在一起,这位皇太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一天比一天紧张,杨勇即使知道自己有些“缺点”被误解了,也不想去双亲那儿多解释。为了消除烦恼终日沉醉于恋爱之中,使得自己的处境变得越来越险恶。

    次子杨广有“晋王”的爵位。中国的“王”和西方国家的“国王”不同,相当于西方的“亲王”他知道母亲的爱好,很会讨母亲欢心。她明白要得到母亲的偏爱,就要少饮酒做乐,少接近女色,有礼貌,温顺而谦和,做得好像是懦家思想道德的化身一般,自是大佳。也就是要反对哥哥的一些做法。杨广处处用尽心机,采取巧妙的处事方法和演技,所以赢得了母亲的宠爱。

    “下任皇位继承权掌握在母亲手中,我若要取而代之,现在怎么能不去为此而努力呢?”杨广暗暗地为此目标在努力。

    要努力才能得到皇位。这种努力不同于战场上群雄竟武,也不慌如何去精通治国之道,而是要讨好爱咦叨的母亲。对杨家来说,由谁来继承皇位,并不是国家大事,而仅仅是家庭问题而已。

    最后,杨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用欺骗的方法继承了皇位,成’为统治中国的杨帝。

    杨广为了取代哥哥的位置绞尽了脑汁,他先是对母亲说:

    “大哥很恨我,搞不好会下毒杀我。”

    接着他和好友宇文述商量如何能取代皇太子的地位,宇文述出主意要借杨素的力量。杨素谎称自己牵涉了‘’皇太子企图谋反”的陰谋活动,而出面作伪证,唆使独孤皇后下决心废掉皇太子,此法还真灵,皇后果然让文帝废掉了皇太子。

    开皇二十年(公元六0年),十月九日,杨勇被废去了皇太子的地位,被送进东官软禁。十一月三日杨广取代了皇太子的地位。有一天,京城大雪狂风,天气陰丞,还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杨勇爬上东宫院子里的大树,在风雪中向文帝的方向大声诉说自己的冤情,正巧因地震的关系文帝走出宫殿,听到了他的声音,问身边的杨素:

    “这是勇儿的声音,他在喊些什么?”

    杨大冷淡地答道:

    “前皇太子疯了,请陛下不用过虑。”

    “是这样问”

    文帝南响自语,脸上蒙上一层陰云,心想儿子是真的疯了。此后,他再也没见长子的面。次子杨广轻而易举地当上了皇太子。

    文帝的三儿子杨俊,爵位是秦王。性格温和,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想当和尚,但文帝和皇后不准许。他在军事上、行政管理方面也有良好的才能。

    在不准出家的这件事之后,不知何故,杨俊变得极度奢侈,建造豪华的官殿,招揽美女人室整日游手好闲。一个吝啬的父亲却养了个骄奢败家的儿子,文帝为此不再给杨俊过多的生活费。结果杨俊开始做起放高利贷的生意,文帝听后非常生气,心想:或许有了家室后,行为会收敛点,因此决定让他结婚娶妻。不必说,夫人也是出身名门富豪家的美女。这个女人嫉妒心特别强,不许丈夫到外面拈花惹草,结果夫妻反目,闹到最后她在杨俊爱吃的瓜果上涂毒,杨俊虽幸免一死,但身体却大为受损,后来从领地回到都城内调养,从此卧床不起,双亲对他不闻不问,很年轻就孤寂地死去。

    四儿子杨秀,爵位为蜀王。是个武功高强的男子汉,朝廷的大臣部惧怕他。文帝喜欢他,但对他不放心。

    文帝说:一我活着时没问题,一旦我不在世,他会不会篡夺皇位,造反呀?”

    父亲对他的警惕当然一定会流露出对他冷落的态度,杨秀自然而然也感受到了,他逐渐变得放肆,时常发表不满的言论,特别是对二哥当上皇太子的事,于言谈中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于是杨广的同党杨素再次献计,把蜀王骗进宫,让文帝把他软禁在自己的宅队文帝死后,扬帝即位,还是和过去一样关着杨秀,杨帝死后,杨秀在混乱的争斗中被害,结束了他二十多年的软禁生活。

    文帝的第五个儿子杨谅,爵位汉王。父亲很疼爱这个小儿子,他还年轻时,就把全国一百九十个郡中,西北地区的五十二个郡都交给他治理,确切些说,应该是由他对五十二郡进行“越权管理”不论是法令还是敕令一切事务他都可以干涉。

    他对废除大哥皇太子一事也很感不安,当知道四哥被软禁的消息后,更是心中直打鼓:

    “不知何时轮到自己头上。”

    为此不敢回京城,连文帝死的时候,也没回朝参加葬礼,在领地加强防备,以防后患,扬帝即位之后,他终于举旗造反了。

    看一个当权者的功绩大小,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他是否使国家经济发展了,让民众富裕起来。事实上文帝实行的改革政策,不但使民众的租税减少了,而且官府征用劳役也比以往少多了,国库财政状况好转。这都是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安定,从这些方面来说,文帝是个优秀的统治者。但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没有成功,可说是忽略了切身问题。身为政治家的文帝取得的业绩,完全葬送在自己的儿子手中。

    皿

    陈叔宝是南朝陈国的第二代皇帝,他在历史上被称为“陈后主”后主的意思是“王朝最后的君主”除他之外,三国志)中蜀汉的刘禅也被称为“后主”后主在历史上往往多被批判为昏君。

    陈叔宝这个人物是历史上典型的亡国型君主的代表。他于公元五八三年继承王位,此时北方的隋文帝已登上皇位,正在等待时机统一天下。陈叔宝的父亲,即陈国的先王去世时,文帝正率兵越过国境攻打陈国,但又把大军撤回来了。原因是,陈苏宝为父举行葬礼,身着丧服,当时大家都公认趁人追悼之际出兵乃违背道德轮理之事,不得人心,应该等到丧事完毕再出击。

    暂时休战并非文帝的诈敌之策,仅表示文帝严守礼法,也表示了要消灭陈国是轻而易举的事,信心十足。

    国难当头即位的陈叔宝,本来应该是心情悲痛,但人们所见到的情况,使人对这位后主的所做所为不能理解。他每日沉醉在歌舞诗赋的欢乐之中,过着迷恋美酒贵妃的滢乱生活,把皇帝的公务置之一旁毫不考虑。

    陈叔宝除了皇后之外,还有不少宠妃。其中最有名的一位美女叫张丽华,她不单容貌美,身材也苗条,特别是她六尺长的秀发更是无人能比。据说把秀发摊在地上光亮如镜,能反映物件,十分诱人。陈叔宝对她爱不离身,在朝廷执行公务时也把她抱在怀中。皇帝是一国之主,如此公私不分,国政混乱不堪乃当然之事。

    大臣们都拼命讨好张丽华,她很聪明,记忆力也强,任何一点小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倘若有什么芝麻大的小事弄得她不高兴,让她上告了皇帝,就有人会掉脑袋。

    国家面临财政困难,陈叔宝却建造豪华的宫殿,天天花天酒地,美女欢歌宴席不绝,建筑宫殿使用香木和珍贵的宝石,花费大量资金。除此他还到处游山玩水,喜欢写诗弄墨,其中有一首名叫(玉树后廷花)的诗流传至今。

    一如此骄奢滢逸加重了陈国财政困难,陈叔宝为寻求安逸,只好增加税收。人民受此压迫,早就瞻望隋军到来,把他们从苦海中解放出来。当时军费开支困难,皇帝还随意动用军费携带美女外游,军内对这个席君也起反感。陈叔宝讨厌武官,害怕他们起来造反,他一出后宜,总觉得有人要对他下毒手。

    “天下统一的时机就快到了。”文帝这样判断。

    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一月一日隋朝五十万大军开始对陈作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平陈之战”行军元帅,即总司令,为文帝的次于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历帝,他当年二十一岁。风华正茂,英姿焕发,他帅领的战将有:杨素、高短、贺若迅、韩擒虎等开国宿将。大军巧渡长江,直捣陈国都城建康。

    陈叔宝听到隋军攻到城下,不知所措,只知道抱着张丽华嚎哭。面对突袭的众多隋兵,昔日善战的陈国军队无法长久抵抗,鲁广达。周罗喉等陈国勇将先后败阵,建康城终于失守。

    狼狈不堪的陈叔宝,在宫殿东藏西躲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叫袁宪的大臣看见他那副样子,揪往了他的袖子破口大骂:“陛下乃一国之君,怎能如此失态?,隋军军纪严明,想必也无人会伤害陛下,请陛下堂堂正正地坐在宝座上,以礼接待防军!弃座而逃,成何体统!”

    但是,陈叔宝仍是挣脱了袁宪的手,跑去躲起来了。没过多久,隋军攻人大殿,元帅府长使(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参谋总长)高领问袁宪皇帝在何处。

    一我不清楚广袁宪答道。高颀也不多问,派兵开始仔细搜查,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这时有一士兵报告,说有人看见皇帝躲在井里,隋军把井围住,然后往井口扔石头试探,井里面发出求救的喊声:

    “救命呀!我投降,别杀朕!”

    一放绳子,拉上来。”高项命令部下。

    绳子由井口逐渐放到井底,士兵用劲往上拉,却发现井下很重,怎么也拉不动,在场的人都大感诧异,于是又增加了绳子,多叫了些人手来拉。

    结局让高短也哑然失笑:从并下拉上来的,不光是陈叔宝一个人,还有张丽华,以及另外一个宠妃共三个人。这三人一起被拉上来的滑稽情景成为中国南北朝灭亡,隋朝统一天下的历史性场面。

    被称为一代名臣,文武双全的高预也不禁在心中暗想:

    “简直不像话!亡国也不该亡得如此窝囊!”

    不过,基于礼法,高领仍对陈叔宝郑重相待。此时,大部队还没来得及进建康城,杨广就派来一名使者,使者是高顾之子。

    “尊父大人,晋王殿下有旨,把张丽华带回它内。”

    杨广对张丽华的美貌、姿色早有所闻,一心想等陈国灭掉之后,把她占为己有,高项闻之大怒,痛叱其子:

    “蠢东西!我以为你有什么重要使命,原来竟是为了这等无聊小事!快、快回报晋王,说张丽华已经死了。”

    高须把儿子赶回去之后,立刻命令部下处死张丽华。美女被处死,后人听了似乎觉得过于残酷无情,但高须知道她不但冶艳无匹,而且爱参与国事,不少事都坏在她的嘴上。陈叔宝就是迷恋于女色才使国家灭亡,高须对这件事批判得非常激烈。

    杨广得知张丽华死的消息,大为震怒:

    “怎么用的,不过是长使的身份,没有我皇族的命令竟敢擅自行事,好大的胆子!我一定要他好看广

    “长使”是个职位名称,在中国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词,用现代话解释就是“首相秘书长”如称“丞相长使”则是现在的“内阁秘书长”“将军长使”就是现在的“司令官的高级副官”隋朝时期,由皇族担当行军元帅时候,几乎都由高须担任“长使”这个职位。元帅仅仅是军队的象征,实际作战的指挥都是有高额来担任。他是这次战后的总参谋长,或者叫总司令代理官,不过高额职位很高,杨广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

    不管怎么说,高项已经招致杨广的怨恨。高额是文帝亲自任命的重臣,不能因为这件事把他免职,杨广回到京城,把忌恨深深地.埋在心中。

    陈叔宝被抓后,没有被处死。让他享受贵族的待遇,逍造自在,每天饱贪度日,这样度过了十五年,直到他死去。死后隋朝授予他“杨公”的用号。这就是软弱无能的陈叔宝,另一个杨帝。

    文帝之妻,独孤皇后也很高领,这当然也是有缘由的。“独孤皇后”的意思是“独孤家皇后”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独孤这个姓让人感到有些特别,原本为北朝一个名门的姓。独孤皇后才貌兼备,但个性非常善妒。清朝的赵翼在著作中写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于。”这个独孤皇后不单是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也不准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是一位标准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从以上来看,独孤皇后似乎是一个提倡妇女解放进步的皇后,可惜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帝曾一度爱上了后宫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贵人家尉迟回的女儿。这件事很快就传到皇后的耳中,当时还有身孕的皇后,下令把这女官抓来,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爱妃惨死的消息,既伤心又怒债。骂道:一你,好狠毒呀!”

    一般来讲,皇帝被皇后惹怒,皇帝不是废了她,就是粑她软禁起来,或是把她杀掉。文帝却不同,自己独自一人悄悄地离开皇宫出走了。官吏们到处都找不到,这下子天下大乱,而且消息还不能泄露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员都把指望寄托在性格刚毅、沉着多谋的高项身上。

    还是高颔心里有数,在以前文帝打过猎的近郊区山里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上,高额劝他口宫,文帝摇着头说:

    “我受也受够了,不要拿身为天子什么的来劝我,与其死守着那个女人到死,不如隐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说些什么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担着国家重任,不过是个女人,怎么可以被她逼得弃国而逃?”

    高颀这里说的“不过是个女人”不是指被杀死的无辜宫女,而是指“独孤皇后”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领,他或许是个蔑视女性的男人,但他当时是在劝谏皇帝要“分清楚国家和家庭的区别”皇后仅仅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帝个人的配偶。不应该是国家的共同统治者,皇后没有参与国政的资格。高额认为就算皇帝生妻子的气,也不该置国务于不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