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飞龙乘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疾风劲吹,骏马在湖北的原野上奔驰。使得穹苍与灰褐色的大地之间好像多了条巨大的带子。黄沙乘风而起,飞扬万里,在天地之间拉上厚厚的帷幕。夕阳像烧成红铜色的圆盘,逐渐下沉,似乎在旺视着大地上出现的这些光怪陆离的事情。

    自生于沙漠的草爬蔓生枝,弯卷成球状,根浅易拔,大风一吹便离沙而去,像褪色的松果在地上滚动,因此称之为“转蓬”数百个转蓬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原野上滚动着,随风奔驰。

    “简直和人的命运一样”

    木兰这样想。这并不是她独创的想法,自古以来转蓬就象征命运,常常是诗文的素材。木兰离开故乡赴河北、辽东一带以后,经常看到这种景象。这和她故乡那温情幽雅的风景不太一样。朔风夺走了万物的热量和湿气,使之既于且寒。木兰手指冻得发僵,毫无感觉。手背被盔甲磨伤渗出鲜血,口腔内一股黄沙昧。武威郡出身的贺廷玉虽然已习惯这种残酷的干冷,但也不能说因为已适应环境而感到轻松愉快。他总是关心木兰比关心自己为重。当木兰被黄沙眯眼,看不见东西时,他会为了让木兰清洗眼睛,而长途跋涉去找水。贺廷玉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便尽力而为,毫不抱怨。当木兰向他致谢时,他总是以佛教用语笑而答日:

    “缘份、缘份。”

    他的故乡武威郡,不愧是佛教从西域传至中原的通道。

    从大业九年(公元六一三年)的秋天到冬天,杨玄感之乱善后处理使隋朝动荡不安。杨玄感及其弟杨玄挺已死。其他几个弟弟杨玄奖、杨玄纵、杨万项、扬民行也都全部被斩首。他们的头颅被送到洛阳,在城门上示众。

    其中最惨的是杨积善,他自杀未遂,伤愈后,在的十二月被押送刑场,处以车裂。他手脚被皮带捆绑,并分别系在朝四方飞奔的牛车上,车把人分拉撕裂致死。血肉模糊的尸块一连三天放在当场示众。死在杨积善之前的杨玄感被处以赚刑(公开示众),死尸被挂在洛阳城闩上。

    杨玄感的家族统统被消灭了。他们不仅丧失了生命,连姓也被剥夺:

    “叛逆者岂能与皇室同姓!”

    他们的姓被改成“果”据(隋书)记载,这是由文武百官上奏皇帝,再由杨帝下令的。

    “这是房陵王的鬼魂作怪啊!想想他们从前造的孽,一族灭亡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人们这样悄悄地广泛地流传着。房陵工是杨帝的哥哥杨勇的溢号。他的皇太子之位被剥夺,并被幽禁杀害。杨立感的父亲杨素,是这个悲剧的重要参与者,这是众人皆知的。杨勇之子也全部被斩尽杀绝,从而断绝了血统。这次杨素的儿子全部被杀,也波斩草除根。杀害废太子杨勇的直接犯人是杨素的弟弟杨约。但这时他已经病死,可谓幸运。如果确实是死者在作祟,杨素一族满门遭斩也一定是无可奈何的事。说“房陵工在作祟”的窃窃私语中包含着更深的含意:杨素一族虽已灭亡,但参与此事的,仍有人活着,那就是下令杀害他哥哥的杨帝。

    此外,在这场叛乱中还有一个幸存者,他虽是杨玄感之乱的主谋,却仍然活着,那就是燕山公李密。

    虽然同是名门子弟,但李密远比杨玄感有忍耐力,和干脆自杀的杨玄感大不相同。李来是活着被囚禁的,而最令人折服的,是他承认全部罪名,免去了无意义的拷问,因为对认罪者不能再进行拷问。他没受到任何伤害就被送往杨帝行宫。在押解途中,他用自己带的钱买酒肉江待押送人员,致使他们由切大辞而乘机逃走。

    李密潜伏在淮阳,以“刘智远”这个假名开私塾。他平安无事地度过数月,但因他是名震天下的大叛乱的首谋,通缉严紧,终被当地官吏怀疑,在被捕之前先进了。

    李来既有野心,也有才略。对隋朝来说是最危险的人物之一。他只要活着,就念念不忘推回隋朝。

    “楚国公也是那种人”

    李密悼念死难的亲友,心中更充满着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本来应该取胜,应该夺取天下的。如果杨立感听从李密的忠言,至少不会发兵五十天就惨遭灭亡。

    但是,无论怎样惋惜,死者也不会复生。李赛只好改变自己的构想。推赐隋朝夺取天下只有靠他自己的力量,他要用自己的手拥戴他自己成为新天子。

    “姓李的人要打倒杨家夺取天下,那是在名字上有三点水的人。”

    这种流言传人李密的耳中。原本是文帝作的怪梦,李密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他自然也相信预言。

    “打倒杨家姓李的应该是我,除了我以外还能有谁呢?”

    唐国公李渊的名字一下子浮现在他脑海里,但李赛对此付之一笑。唐国公只是靠着与帝室有血缘关系,而碌碌无为地生活到五十岁,李带对他持轻蔑的态度。

    这时,李来尚不知道李洲有十四岁的次子李世民。后来,李来见到远比自己年轻的李世民时,全身颤抖,受到巨大的打击。叹息见到了“人中之龙”而自认失败。当然,这已是五年后的事了。

    “我的字是法主“法”字不是也有三点水吗?推回用前夺取天下已是天命所定,我有什么可惧的外

    他本来就是个自侍为英雄的人,因为这预言,李密的自负心比以前更加强烈。他继续过着逃跑、潜伏的生活,同时还不断地思索设计推回南朝的方案。他智慧超群,精力充沛,唯一缺少的就是兵力。杨玄感集结的十万大军虽已派散,但以数万人为单位的武装集团又在各地出现,并高举反隋旗帜。如使这些集团联合起来,李用担任总指挥;一定能打败腐朽的隋朝。若达到此目的,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兵力。唯一的办法是先投靠某一叛军,夺取军权,使军队成为己有,以那个军队为核心,结成反防联合军。

    李赛后来过了长达三年的逃亡生活.但对他来说,并不是单纯地东躲酉面过日子。他为使野心变为现实,卧薪尝胆,雌伏待机,从未绝望过。但尽管是因为他野心勃勃,执着追求,但他之所以能继续过进亡生活,是因为反抗隋朝的势力已经达布天下。

    天下的形势恶化到如此程度,杨帝本人却一无所知z对起义群出采取单纯的镇压主义,以武力歼灭,抓往便处以死刑。全国以杀一做百、制造恐怖来使起义军僵旗息鼓,归顺时朝。但百姓对标市暴政的愤怒和绝望已大大超过恐惧。总归是一死,索性对暴虐的天子和好恶的官吏进行反击后再死也不迟。有这种想法的人们拿起武器,离开军队,到山里去建立根据地。他们不只是和官军作战,还为扩大各自的势力而战争。叛乱势力逐渐被并吞,人数锐减,其他各派势力人数不断增加,变成从几万人到十几万人的大武装集团。

    形势动荡,岁月流逝,转眼已是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

    11

    有个叫王世充的人。他原是出身西域的胡人,当过用文帝的侍从,由于建立了战功而飞黄腾达。杨帝即位后,他当上江都宫监。江都即后世称为扬州的城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杨州是长江和大运河的汇合处,因为是水上交通枢纽,发展很快。扬州是米、盐、茶的集散地,也是漆器、螺钢工艺品及其他工艺品生产地,以风景秀丽和气候温和而闻名。杨帝酷爱扬州,决定在扬州营造与洛阳相媲美的大型离官,即江都官。王世充曾负责这个岛官的建造和管理。

    王世充无论作为文官还是武将都相当有才干。依照他的人格和素质,是那种会被归类于“奸臣”的人。他为了迎合扬帝,极尽奢侈之能事,将江部官建造得富丽堂皇。宫殿、庭园都十分壮观华丽,但最令杨帝欢心的是“迷楼”顾名思义,即是迷宫似的建筑群。集各种精巧于一身,确实是煞费苦心。杨帝因此更加欣赏重用王世充。但王世充在其他廷臣们的眼里,只不过是个逢迎拍马的势利小人。江南有个叫刘元进的人发动叛乱,讨伐的官军屡屡失败。这时王世充出马,居然用兵如神,击败叛军。王世充的军事才能令人惊愕。他将刘元进斩首后,向继续抵抗的叛军宣布“投降不杀”有三万人相信王世充的允诺,放下武器投降。

    但是,王世充却没有履行诺育,而将投降的三万人全部活埋。这种有害无益的杀戮,不仅使王世充个人,也使整个官军信誉扫地。投降不杀这种宣称一旦成了谎言,叛军知道自己只要败了就绝无生路,只好与官军斗争到最后一口气。而且自己死的时候还要抓个垫背,或让更多的官军给自己去陰间当向导。“贼兵”们被逼得必须下这种决心,导致他们和官军的战斗愈演愈烈。

    王世充并没有因毁约而令全军名声扫地的事受到扬帝的训责。因为杨帝本人也是严酷无情重罚主义信奉着。木兰是这事的目击者;杨玄感失败死后,木兰在国洛阳途中亲眼目睹,街道左右两侧到处是被官军处死的贼军的头和尸体,其中包含很多的妇女儿童、老弱病人。木兰不禁大受刺激。

    “岂有此理!本应爱护万民的天子之军,竟屠杀妇孺?”

    木兰面对横躺竖卧、腐烂发臭的尸体,呆然若失。

    在杨玄感遭灭九族之灾时,木兰并不深感同情。杨玄感企图夺取帝位发动叛变失败,这在当时被灭门绝户也是理所当然的;如他叛乱成功,隋朝帝室恐怕也都得被斩尽杀绝。叛乱就是以生死为赌注。若是失败后还想活命,也未免太天真了。可是,这些妇女老幼,为什么要惨遭杀害呢?

    一因为这些人领取了叛臣杨玄感发放的粮食,被认为与叛贼同罪。”

    骑马并排而成行的沈光这样说明。杨玄感发兵后,打开官库发板给百姓,目的是宣传自己的军队是救民义军。很多挣扎在饥饿生死线上的人由此得救。而扬帝连这些老百姓也不放过,他把这些人血为杨玄感的同党,下令格杀勿论。

    “杨玄感一呼十万人应,使朕越来越觉得天下不需人多,人多了,只会聚集成匪,若不统统斩尽杀绝,不足以惩前警后。”

    杨帝如此表示。

    “如杨玄感这样的人,之所以稍一胡说就能聚集十万大军,就是因为人太多,不如全部杀死。”杨帝下令道。

    被认为与杨立感有关系的人,那怕只是一点点瓜葛的人都要统统杀掉。受害者多达三万人。其中有许多就是这样被卷人不幸的。

    一不能不杀吗?假如民众有过错,下令大赦,原谅他们,不是更全出朝廷的恩德吗?”

    木兰这样说。

    沈光用锐利的目光,凝视着木兰。

    “子英,你回故乡去吧!”

    、沈光的话,使木兰感到非常惊讶。沈光表情严肃,平时的豁达消失殆尽。木兰无言以对,沈光转移视线,慨叹地仰望天空。沈光再次把目光转向木兰,开口道:

    “保护陛下安全的人对陛下怀有不满是很危险的。不满,等于是有异心。”

    “异心?”

    木兰的表情和声调都很激动,她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有道理的。究竟为什么百姓不领取叛军发放的粮食活不下去呢?是什么原因把他们逼到这种绝境的呢?又是谁的责任呢?想来想去,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答案,沈光阻止木兰继续说下去。他好像下定决心,这种话绝不能让她说出口。

    的回故乡吧。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请兵部和贝林营照顾一下,你回去吧。”

    “我只是在想”

    “想也无济于事,不必想那些没用的事,并不是杀了敌人就可以保往自己住命的。”

    沈光语调不容反驳。一行人回到洛阳走出兵营来到街上时,本兰对同行的贺廷玉说了这件事,因为她不认为自己错。切廷玉回答:

    “子英,你没有错,但最好不公开谈这些事,连那个高宰相都被以批评朝政之罪而遭杀害。如若传人别人的耳朵里,那可要冶罪的。总持先生是因为考虑到子英的身份处境,所以说得严厉些。则你回故乡,我想也不是出于恶意-

    “子英不想回故乡吗?”

    “我我不知道。

    木兰不是不想回故乡。大业十年春,是木兰从军的第四个年头。芳龄计岁。过着没有恋爱,远离家庭的生活。她身为女子,这样做比待在故乡的家中经历多,见识广,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不后悔。但有时在梦中她会跑过原野,回到故乡。梦境中,房舍矮小,庭院也不宽阔,但阳光普照,花草芬芳,充满晚春的夜晚区融融的气息。并看到在皎洁的月光下,荡着秋千的小时候的木兰。还要见在桃花盛开的树下,教练孩子们棒术的父亲和与邻居太太热增交谈的母亲。房会后有斗条小溪,水质醇和,冷而不刺骨。一群家鸭嘎嘎地仰着,颀小浪而下。弯弯的石桥上有位老人在卖酸梅汤,手拿用钱的孩子们围拢过来。这种乌梅和冰糖煮制的又甜又酸的饮料很受欢迎。绿树成荫,柳叶随风摇动。这就是木兰的故乡,怎么不想回去呢?但是,木兰返回故乡的日期还很遥远。

    n

    杨玄感易帜叛乱之时,有无数支叛军遥相呼应,追随其后。

    店提、李弘、张大彪、刘达论、宋世演、郑文雅、林宝护、司马长安、刘苗王、王德仁、孟让等人都是在这一年,亦即大业十年,在各地起兵革命的首领各个都率兵数万,袭击隋朝的地方官府和官吏。建安郡的太守杨景洋过叛军袭击,战死沙场,将军赛长文败走。这都成了朝廷被人诉病的笑柄,不过,最大的笑柄还都是杨帝本人造成的,杨帝亲自率领前所未有的一百三十万大军去征讨高丽,结果惨败回朝。几十万官兵战死,对死难者遗族不负任何责任,马上又再次强行出征。

    “何为天子?是天子就该尽天子之责!”

    民众这样想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今后还要徒劳无益地出征外国,非得尸骨曝于他乡的话,还不如去当贼军死在故乡好。

    叛乱接连而生,从对暴政的反感发展到起义叛乱,大概是对现有的政治主张和未来已不抱任何希望。

    “复开皇之旧观。”

    赞成这一主张的人最多。所谓开皇,是杨帝之父文帝所使用的年号。这一主张的中心内容是要求恢复“文帝时期稳定的政治”隋文帝虽在宫廷肃清功臣,作为一家之主栽培五个儿子这方面失败,二但作为中华帝国的统治者,却无疑是成功的。所以隋扔中说他是“近代良主”是理所当然的。万民在他的统治下,能享受和平与安定。虽然人们讽刺地说“任何人的政治都比强带回"_们o.he;ogf过低地评价文帝的能力和功敌对脂吸即作县特批评在店的。8代的记载,也将文帝冶世称为“开白之治”.并加以特格可。十阳地说,叛乱势力并不是想灭财,可能只是想“打倒优带”l。为了讨伐出军,恢复国内治安,杨帝决定任命“大使”所谓大使,后来只限于对外交官的一种称呼。但这官衡原本是用来称呼天子付予特别任务和权限的高官,在其任务完成后便解除职务。在这里,大使可解释为国内治安军管区司令官。杨帝任用的军管区司令官有以下三人:

    (此处校得乱七八糟)

    河东抚慰大使李渊五十岁

    关内讨捕大使屈突通五十八岁

    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五十岁

    这一人事安排使文武百官都非常惊讶:李渊是杨帝的表兄,是有着唐国公爵位的皇亲国戚。屈突通是左骁卫大将军,是大名鼎鼎的老将。这二位任军官区司令官是理所当然的。但张须陀算是何许人?五十岁才勉强当上郡丞,即副知事,可谓无名之辈。不过,有才干的人物总有一天会崭露头角的。河南,古代称之为中原,位于中华帝国的中央部位,天下一百九十郡,其中有二十八郡属于中原。而且是东都洛阳也在其管辖区域之内的要地。如果河南落人贼军之手,切断帝国贯穿东西南北的交通,统一的中华帝国就会陷入土崩瓦解的命运。如此重要的战略之地,托付给一个无名之辈是否妥当呢?

    “对朕的人事安排有何异议?”

    杨帝这么一说,自然便无人反对。天子之命,百官遵从。但他们是口服心不服,缩缩脖子,以表示预知皇上人事安排的失败。

    扬帝虽然给张须陀很大的信任,但并没有授与他同等重要的职权,即兵力和补给物资。因为这两样对杨帝本身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张须陀必须依靠自己的才智筹措。

    对木兰和贺廷王也有圣旨传下:

    “任河南讨捕到使。”

    也就是说,命令木兰和贺廷玉当副使,在大使张须陀手下工作。

    贺廷玉接旨后笑逐颜开。

    “又和子英在一起,职务前面加个副字,好像是认为我们俩人顶

    一个人。”

    贺廷玉看到了木兰苍白的面颊,改变了表情和语调:

    “我倒没什么,子英你觉得如何?一旦接旨,近期内就回不了故乡了。”

    “当官便当吧!”

    木兰简单地回答。因为即使她近期能回家,对今后的人生也不可能有什么明确的展望。如果今后再次对外远征或发生内乱,必然还要征兵,木兰只好代替年老体弱的父亲继续从军,继续过女扮男装的戎马生活。

    这期间,荣国公来护儿借兵给张须陀,虽然只有千人,但统率达千人兵力的人,也不是普通人。

    “奉荣国公之命,允许我作为副使为张大使效劳。我叫秦琼,字叔宝。

    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向木兰他们施了一礼。他身高六尺四寸(约一八九公分),浅赤铜色的肌肤,硬硬的胡子长了满脸,双目沉稳,但充满力量,炯炯有神。

    当秦琼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在举行葬礼之际,荣国公派使者前来吊唁,使人们大为震惊。

    “您是天下大将军,派使者参加无名小卒家的葬礼,岂不是太有失身份了?”

    朋友这样说,来护儿笑答:

    “身份?那位叫秦叔宝的人可非同一般人,我家将来家运还得委托于他呢。”

    来护儿的预言完全正确,在历史上,秦琼的名字果然比来护儿更广为人知。

    在(新唐书)中有关他的记述,是以其字叔宝出现的,字比本名更富有光彩,一般人们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