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江南之春—&m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南北朝是个难以一言以蔽之的时代,大致上是在东晋灭亡之后,天下就分为南北两半,而这个时代的特征,说起来应该是贵族文化及佛教文化。尤其是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开始普遍化,就是在这个时代。

    东晋遭到篡夺而灭亡之时,也就是南北朝时代的开始。而篡夺东晋的,则是刘裕这个人。

    刘裕出生于非常贫穷的家庭,而当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因难产而死,于是父亲就抱着小孩,不知道该要怎么办,甚至还在想要不要把自己的小孩杀掉时,母亲的妹妹——也就是刘裕的阿姨——出现了,刚好她那时也生了自己的小孩,说她可以一起喂乳,千万不要把小孩杀掉,而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他。听说刘裕在长大以后,在这位阿姨的面前还是一直都无法抬头直视。

    基本上,刘裕是个勇敢、而带些粗野的人,每日都生活在打架和赌博中。不过,后来还是当上了地方的官吏。在他于这小公职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出现了一位新的同僚。这位同僚和刘裕不同,算是名门出身,虽然不受重视而被派至此一小职,但他的自视甚高,再加上又不大会做事,总是酒醉吟诗,和刘裕之间的交情非常差。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就这样,刘裕虽然曾在公职工作,但不久就加入了军队,我想在这应该非常适合他的个性才对。当东晋的天下开始逐渐混乱、叛乱事件频传时,他就为了讨伐叛乱而从军,立下了不少武勋,前述的淝水之战他也曾参加战斗。

    不知何时起,他认识了一名叫诸葛长民的男子,这个诸葛长民曾说过:如果你是刘的话,那我就是诸葛,就像刘备和诸葛孔明一样,而询问他要不要起事。对于这个问题,刘裕回答道:别说傻话了,我又不是汉室子孙,只不过是贫穷庶民出身,因而并没有与其合伙举事。

    不管怎么说,由于军队是看实力的世界,因此刘裕也逐渐出名。而另一方面,那个诸葛长民也趁机出头,只不过,毕竟他并不是孔明,很快他就遭到了刘裕的肃清。对刘裕来说,如孔明一般的人物乃是一位名叫刘穆之的人,他是个有能力的行政官,同时也是富有智略和识见的军师。

    好了,在此话题要回到之前曾经提过的桓温这个人。桓温乃是东晋的重臣,在蜀为异民族所占领的时期,他曾发兵攻蜀,使之完全成为东晋的版图,立有莫大的功绩。当恒温进入蜀地之时,曾发生过有名的一段逸话。当时有位认识诸葛孔明的一百几十岁的老人,听说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替他汲过茶,恒温就询问道诸葛孔明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回答道:活着的时候虽然并不觉得他是个那么伟大的人物,可是现在看起来,确实是不曾看过像他这样了不起的人。

    这个叫做桓温的人,乃是一位具有相当野心的人,之前也曾经说过,他想要收王猛做为部下,意图篡夺东晋建立新的王朝,只不过这个心愿尚未实现即已身亡。

    桓温的儿子名叫桓玄,由于他杀死了刘裕的恩人并且发起叛乱,刘裕意图与之对战,然而在桓玄这一方面具有庞大的军力,而刘裕则只有数百人而已,周围的人都认为不会有胜算而建议其停手,没想到刘裕却不听。他说这就像博弈一般,胜负的机率各为五成,而他也在接下来的突击中获得胜利,确实是个相当乱来的人。

    而平定叛乱有功的刘裕,也一举成为东晋朝廷中的实力者,甚至在往北边出兵时也获得胜利,立下了相当的武勋。这时,在他的麾下奋战的,有一名叫王镇恶的勇将——镇压罪恶,倒是个十分勇猛的名字——其实,这个人乃是前述的王猛之孙,在前秦灭亡后不久即渡过长江来到南方。

    就这样,在蓄积实力之后,刘裕就篡夺了东晋,开始了宋王朝。这个宋被称为南朝宋,或者是加上刘裕的姓而称为刘宋。顺道一提,姓刘而建立的王朝不称为“汉”的,在历史上的就只有这一个。

    再接下来就是第四十二位的檀道济这个人物了。

    这个人乃是刘裕的心腹,除了是个非常勇猛的人之外,也非常精于用兵。就勇猛这点而言,可说是张飞再世。不过,在用兵的方面,他和张飞比起来可说是柔软多了,如果对方很强的话,他会故意退却引诱对手,等到对手疲累时再加以攻击。而“三十六计逃为上策”也是出于这个人的作战方法,总之,他是个绝不会做无益之战的人就是了。

    当刘裕攻上北方之时,檀道济以先锋之姿而活跃。他虽然是个被称为武将的人,然而却能够严密戒慎军队的杀戮,相当得到人心。接着,在刘裕死后,檀道济也以四位重臣之一的身份支撑着国家。但由于毕竟实力太过强大,为刘裕之后继者文帝所猜疑,最后遭到了肃清。当被肃清之际,被绑着的檀道济还瞪着文帝大叫道:是你以自己的手毁坏万里长城的!

    就这样,在檀道济死后,正好北方的敌人次第攻击而来,当首都遭到包围之时,文帝不由得大呼檀将军何在,只可惜,再后悔也没有用了。

    文帝这个人在国内的政治上虽然也有不少功绩,然而在另一方面,却是个会杀害名将的君主,算是此较可惜的一点。

    而宋,也没有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后来就为齐——历史上称为南齐——所取代了。

    这个南齐也一样没有延续多久,很快就为梁取而代之。南齐最后之君主乃是个无道之人,除了趁醉斩杀部下外,到了大街上竟然还随便乱杀路人。加上沉溺于美色与酒,最后国家就灭亡了。

    当时有一名叫萧衍的贵族,就因为乱来的天子杀害其兄长,而计划了复仇作战,在叛乱后,一举攻入首都而将南齐灭亡。

    这个人乃是有名的梁武帝,不过本人倒是自称为文帝就是了。

    这个人虽然也是篡夺帝位,不过他将流血抑制到最小的程度,同时施行宽大之政治,在南北朝时代,尤其是在南朝,被誉为是最佳的名君。

    然而在萧衍即位不到几年,北方的百万大军就攻击而来,当时南北朝的北朝,乃是北魏的王朝时代。

    在此之际,第四十三位的韦睿,以及第四十四位的杨大眼登场。关于这两人,在“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中也曾提过,在此再将它做个总结。

    第四十四位的杨大眼这个人,他的武艺高强,可说是南北朝第一人,是知名的猛将。不过,他的用兵也十分精良,再加上他非常照顾兵士,因此书上写道兵士都愿意为其舍命而战。这个人的体能甚高,听说能够在头部绑上三丈——也就是九公尺——长的布跑步,而布的末端甚至不会着地。这让我想到日本忍者的训练。这时的日本乃是处于古坟时代,因此杨大眼的时代可说是早得多,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逸事后来传到日本,就被写入了忍术书籍中呢!

    就这样,这个人以北魏的前线指挥官身份,在齐之时数度击破南朝军队,在这时的江南甚至有如果孩子哭泣的话,只要说“杨大眼来了”哭泣就会止住的说法。

    这个杨大眼的妻子名为潘氏,由于身为女性的缘故,因此只知其姓。这个潘氏虽身为女性,但总是穿着甲胄立于战阵,是个女将军般的人物,与杨大眼夫妇两人一同在战场上驱驰。

    除了杨大眼以外,北魏的名将还有个于栗碑,在时代上约比杨大眼要早个百年左右。由于他带着黑色的矛,总是立于全军阵头勇战,因而被称为“黑矛将军”而且,不只是武艺高强,他还曾复兴当时因战乱而荒废的洛阳市街,且曾救济民众,是个把他从百人中剔除十分可惜的人物。

    再接下来谈谈第四十三位的韦睿。他在这时已经超过了六十岁,是个有名的老将。虽然相当受到武帝信任,但是之前也曾经提到过,他并不是一名武勇之人,而是智略方面的文将。这个人也非常爱惜部下兵士,在部下兵士全员未进餐之前,自己绝对不吃饭。而当兵士们在淋雨的时候,他也不会搭上帐蓬,总是与大家一起淋雨。就因为这样,所以两军都会愿意为了自己的指挥官而拼命,成了精锐之间的冲突。

    而在韦睿的部份,之前也曾经写过,他从不穿甲胄,是以儒家学者的服装就这样乘上木制的轿舆,而且还不拿枪或剑,总是带着一支竹杖,就挥舞着它指挥全军,是个非常投日本人喜好的军师型人物。

    在此,北魏派出了号称百万的军队,实际上至少也有其半数,也就是五十万大军;而另一方面,梁这边则只有二十万军队,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来作战才行。而这时在韦睿之下担任副将职务的,乃是曹景宗这名人物。

    这个人是非常有趣的人,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将之列人百名的名单中,他从少年的时代即是位使弓的名人,这是发生在他某次在与友人一同前往狞猎时的故事。那时的江南应当是栖息着许多山鹿,而在狞猎时发现了鹿群正打算要射杀的时候,鹿群突然驱奔而来,和我方的马群混在一起,因此如果随便乱射的话,就会射到我方的马。正在感到头痛的时候,曹景宗接连地放出了箭矢,一一地将鹿射倒,因而留下了这则使弓名人的逸事。不过,也由于这时的曹景宗曾说过他是能够区分鹿和马,稍有着自大的小缺点,因此我只有深感可惜地将之删除了。

    这个人还有在喝醉后在武帝面前吵嚷的记录,还有一次也是,当武帝召集文人要展开作诗大会时,他要求要让自己加人,文人们使问道:你会作诗吗?他就当场作了一首不错的诗,把大家都吃了一惊。另一方面,他非常喜好女色,在屋子里集结了数百名的美女,说此乃人生乐事,确实是个非常有趣的男子。

    不过,这个曹景宗倒是非常尊敬韦睿,不管韦睿说什么他都听从,而二十万的梁军在得到智将和勇将后,就能够如驱使手足般地充分行动了。

    在战场上,不逊于赤壁之战的战斗依次发生。有的时候,北魏军在淮河的两岸筑成了巨大的阵营,再将它们以两条巨大的长桥连结,而在一个风暴激烈的日子里,却因受到梁军誓死的攻击而烧毁。

    又有的时候,在一夜之间竟于北魏军的面前出现了梁军坚固的阵地,不由得让北魏军吃惊地大呼“神也!”这也是相当有名的故事。这句话应该怎么来解释呢大概就是“无法置信”的感觉吧?如果用英语来说“oh!mycod!”的感觉可能更为贴切。

    总之,在激战之末,北魏军败退了,那是因为总司令官逃走的缘故,而为了要庇护总司令官,杨大眼也没办法再有什么作为。如果在此时,北魏获胜的话,那么北魏就可以统一天下。而由于此战役的胜利,梁也因此能够稳固地盘,其后就迎向了其发展期。

    在杨大眼部份,于其死后还曾发生了了不起的逸话。前面曾经说过杨大眼有位女将军妻子潘氏,这个潘氏乃是十分奔放的女性,甚至还拥有另外的爱人。这在当时也是十分不好的事情,甚至可以因此而命其自杀。其后,杨大眼准备再婚时,她已经有三个儿子。而当后妻过门之后,后妻又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在杨大眼死后,两位妻子的儿子便形成了对立,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杨大眼的长男——也就是女将军潘氏的长男,他名叫杨华。这个人和母亲长得很像,十足是个美少年,在父亲死时才十七岁。当时北魏的朝廷是由皇太后专政,光是这样也就算了,她还非常喜欢美少年,因此就看上了杨华,准备逼他就范。然而杨华非常不愿意,再加上后妻想要把前妻的孩子除去,让自己所生的儿子来继承家业,于是杨华在父亲的葬礼之后,就和两位弟弟一同挑着父亲的尸体准备亡命到梁去。

    这时候,后妻——或者可说是继母——大惊而跳入河中,杨华的弟弟虽欲以箭射之,然杨华说不管怎样,毕竟还是母亲,因而加以阻挡。于是他们便挑着父亲的遗体渡过了长江。

    这个杨华后来一直出仕于梁,只不过死的时候带有点悲剧的色彩。他是在有名的侯景之乱时,被卷人其中而死的。

    好了,不要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这时的韦睿尚且健在,不过,他有没有与杨华相会过,那就不知道了。

    在杨大眼死后,由于北魏皇太后的专横,政局十分混乱,在经过大混乱之后,就分裂为两个,一个是东魏,另一个则是西魏。

    先将西魏放着不谈,而相对的东魏后来则为北齐所取代。

    在进入了北齐的时代后,第四十五位的斛律光和第四十六位的兰陵王终于可以出场了。

    北齐王朝可以说是从高欢这个人物开始的,这个人乃是东魏的宰相。

    这个高欢在死时,继承其位置的乃是长男高澄。而在高澄要继承之际,由于听闻了继承者竟是这个孺子,因此一个名为侯景的人就起而谋反。这时高澄以巧妙的方法平定了叛乱,侯景失败之后,就渡过长江逃往梁。后来,他在梁又引起了叛乱。这部份可以参照个人所著的长江落日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