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扬州一梦之扬州的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说到扬州,不得不说说扬州的桥,在江南,桥是极多见的,扬州虽不在江南,景色却并无太大的区别;扬州的桥,则更是独具特色的。

    据说瘦西湖上共有七座桥,形态各异,各不相同,我有印象的却只有4座。

    最先见到的是虹桥。有词云: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驻兰桡。这是古人对虹桥的赞美。大虹桥横跨于瘦西湖上,建于十七世纪明代末年崇祯年间(1628-1644),原是一木板桥。围以红色栏杆,故名“红桥”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吴绮在鼓吹词序中描写虹桥说:“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雕楹曲槛,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因桥形似彩虹卧波,遂将“红桥”改为“虹桥”虹桥之胜,始于明代,延至清乾隆年间,王渔洋在扬州做官时修缮了虹桥,桥上建亭。他常与一班文人在桥上作诗,其中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这就是当时虹桥的风光。

    今之虹桥一九七二扩建。由一孔桥改为三孔桥。桥面拓宽,桥身拉长,桥坡改小,较原来的一孔桥更为壮观。位于瘦西湖大门外,已经和车水马龙的街市成了一体。如果说这就是昔日的虹桥卧波的景点,我是不敢苟同的,它已经完全失去了本色,淹没在烦嚣的尘世中。即使它曾经是个景点,那么现在也早褪色了。

    上船后遇见的第一座桥,我忘了桥名,只记得它的别名,叫做“桥中桥”只因小船行到一定的去处时,下一座桥会隐隐约约地出现这座桥的桥孔中,设计非常巧妙,桥中有桥,和垂扬绿水相映衬,若有丹青高手在,应可以绘出一幅别致的山水画卷。

    过了这两座桥,便是五亭桥。五亭桥形态特别,色彩明丽,让人过目难忘,因此已经俨然成为了扬州的标志性建筑。回芜后看了几集还珠格格三,剧中大多数的背景俨然是这五亭桥,可是剧中人口口声声说这是杭州西湖,真是让人很遗憾,这样明显的错误,我想应该是不该出现的,否则难免有欺骗观众之嫌。其实谁都知道,虚假的东西一定不能够长久,然而偏偏就有人喜欢造假。

    五亭桥原名莲花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之一,桥横在莲花埂上,而桥的外形又似莲花,所以也称“莲花桥”此桥是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乾隆南巡时曾感叹它象北海琼岛春阳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该桥受北海五龙亭影响很深。因无北海水阔,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由于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联系,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桥基雄威,桥亭秀美。据说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