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品大王赵本山为什么不能涮奥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中国人非常讲究传统,传统的东西一般是不能改的,比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初五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大年三十的爆竹等等,这都是老辈留下来的东西,到了那天这些东西就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电视的普及,咱中国老百姓似乎又多了一样传统:那就是除夕夜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共同看春晚。尽管很多人都在讨论着春晚存在的必要性,尽管春晚让人越来越没有新鲜感,但春晚还是一如既往地年年办,大部分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年年看,春晚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说到春晚,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从“大城市”铁岭走出来的小品大王赵本山。自从小品“相亲”在央视春晚一炮走红后,赵本山是一发而不可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建立了一个娱乐圈的“本山王朝”自己也成当仁不让地为中国小品第一人。是春晚成就了赵本山,赵本山也没有愧对春晚。他每年一个的小品可以说大大提高了春晚的收视率,2008年赵本山的小品火炬手同样如此。火炬手可以说承接了赵本山一贯的表演艺术风格,看似愚钝的外表下,不时闪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灵光,语言诙谐、幽默且没有令人厌恶的“官”气,从满场不断的笑声中你就可以知道,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冠军又非赵本山没属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带给大家无尽欢笑的小品,却还是引起了不少的非议,说什么火炬手是奥运主题的小品,脱离了实际,在奥运大背景下,没有体现出庄严和郑重,没有向世界展示出奥运风貌,是在拿奥运开涮等等。这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咱们国家总是不乏这样的“人才”:看到人家好便眼红,于是不在鸡蛋里挑出骨头势不罢休!

    辩证地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评价火炬手,那它当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非要把这么一个小品与其社会作用联系在一起,认为其没有达到某种预期目的,那就太有些牵强了。

    今年是奥运年,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可谓不大,宣传奥运也确实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但不能因此就说凡是涉及奥运题材的东西都必须是庄严、郑重的吧?小品只是文艺作品,它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娱乐,而不是说教,如果能作到让人看后大笑,本身又不是低俗不雅,这就是一部好作品,为什么非要强调其社会作用呢?

    说到此我想到了央视另一档收视率很高的节目,那就是毕福剑主持的“七天乐”系列。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所以于大年三十开播的“过年七天乐”的主题就是“过年七天乐,体育也快乐”老毕的七期节目都是以奥运项目为题材,不论是室外的田径还是室内的球类项目,老毕都极尽戏耍之能事,将那些所谓严肃的体育项目最大程度地娱乐化,可以说是跑不象跑、跳不象跳;足球不象足球、篮球不象篮球,总而言之一句话:尽最大可能丑化体育。但就是这样一档节目,人老毕的宗旨还是“为奥运尽一分力”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有关老毕“在奥运大背景下,没有体现出庄严和郑重,是拿奥运开涮”之类的言论。为什么?因为老毕的“七天乐”远远没有赵本山的火炬手收视率高,还不足以引起那些“挑毛病”人的注意,仅此而已。

    说起来无论是赵本山的火炬手还是毕福剑的“七天乐”都不过是一种文艺形式而已,它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肩负什么“向世界展现奥运风貌”的义务,说什么奥运主题,其实也就是奥运题材而已。作为娱乐工具,小品可以拿很多事情说事儿,只要不出大格。如果这就叫开涮地话,那就涮吧,涮什么不是涮,只要能让观众开心,赵本山凭什么不能拿奥运会开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