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小有所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老头又是嘿嘿一笑,“其实我这头晕的毛病,治起来也简单,不消寻外人,小哥你就能治好。”

    杨云更是一头雾水,呆呆的问道:“老伯,此话怎讲?”

    老头不紧不慢地说:“老汉这几日丢了生意,家中无钱买米,肚中饥得慌,这肚中一饥,头就晕,头一晕,有些事自然就记不太清了。小哥若是随便打几文钱,我这头立刻就不晕了。”

    杨云这才明白,磨了半天嘴皮子,原来是要钱。赶紧从怀中掏出一把铜子,塞给老汉,“老伯,现在请带我去找林画师吧!”

    老头不紧不慢的将铜子放入怀中,“小哥真是豪气,老汉谢谢你了。可惜老汉我从来不认识什么林画师。”

    杨云听的火起,正欲作,猛的想起林画师是个酒鬼,忍着怒火问:“那左右可有一个好酒的林姓老汉?”

    老头恍然大悟,“小哥原来是要寻林花子,这个好找,整个树枝胡同也就他能喝得起酒了。”老头指了指胡同里,“喏,过去第三间就是林花子家了。”

    原来树枝胡同无人知晓画师是什么意思,以讹传讹,林画师变成了林花子。

    杨云辞别了老汉,摸到林画师家门口,轻轻一推,一股酒气迎面袭来,看看屋内,一个须皆白的老头正直挺挺地摊在地上扯鼾。再看那老头,蓬垢面,涎水横流,身上衣衫已不辨黑白。若不是墙上挂着几张笔法雄奇的山水写意画,这形象怎么也和宫廷画师联系不起来。

    杨云呼他不醒,近前推了推,老头翻了个身,依然鼾声如雷。杨云无法,只得拍开酒封,在他鼻下晃了晃。老头猛的坐起,眼还未张开,抱过酒瓮先饮了一大口。

    酒一入喉,一张橘皮老脸慢慢舒展开来,渐渐有了些人气,朦胧着眼问道:“你是何人?缘何送酒于我?”

    杨云见他那鸡爪手颤颤巍巍得的,人又有些癔症,胸中大失所望,奈何已经来了,死马当成活马医,只得和盘托出,央老头为他画画。

    老头正愁近日的酒钱还没有着落,见杨云携美酒而来,更有银子可赚,心头狂喜,满口子答应了。

    第二天,老头果然如约而至,杨云一边卖酸梅汤,老头在一旁挥毫泼墨。再看那林画师,画笔一握,人也清爽了不少,完全不似昨日那般疯疯癫癫。

    不多时,画已完成,杨云接过一看,嘴里大呼了声好。

    只见一尺见方的纸上,寥寥数笔,就将柳树、旗幌、大缸、桌凳和排队买汤者勾画得活灵活现。尤其是杨云,一拢长衣,玄纹云袖,正笑吟吟地为顾客端上酸梅汤,跃然纸上。好一个丹青圣手,妙笔生花。

    杨云又央老头在左边的留白处写下设计好的广告语。老头提起七寸狼毫,笔走龙蛇,写下:秘法熬制酸梅汤,酸甜可口,生津解渴,降暑消食,就在鼓楼南侧大柳树下,欢迎各位前来品尝。

    杨云看后击掌叫好,又封了三两银子的谢仪,请他吃了一盏酸梅汤,老头笑呵呵的走了。

    回到家中,杨云又开始愁了。林画师的广告是画的不错,可就此一张,也是花费不菲,招贴广告一定要贴够一定数量才有效果,此时又没有复印机,全让林画师来画,财力又无法承受,不由的抓耳挠腮。

    风义山见杨云坐立不安,茶饭不思,关切的问道:“杨贤侄何事烦恼?”。杨云将心中烦恼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一一告知。

    风义山听后朗声大笑,杨云一脸疑惑,“风大伯为何笑?”。

    风义山收起笑声,说道:“此事甚为简单,杨贤弟大可不必为此烦恼。”

    杨云听后赶紧躬身下拜,双手作揖,请风义山支招。

    风义山不紧不慢地说:“我有几个开书局的朋友,经常雕版印刷一些书籍,将你这幅画拿去雕版,即可反复拓印。不用费工费时一幅幅画,亦可省却大笔银两。”

    杨云听罢,恍然大悟。自己依赖现代科技久了,完全是现代人思维,要复制字纸图画,先想到的就是复印机和打印机,殊不知在这些技术明之前,世人用还是传统印刷术。这印刷术自唐朝明,到了明朝已经进入全胜时期,雕版印刷已经可以进行彩色套印了。

    当下,杨云和风义山经书局的朋友引见,来到了一间印书坊,谈妥了价钱,约定第二天下午取货。

    次日,杨云来到印书坊,次印刷的一千张广告效果很好,和原画几乎没有区别,心中满意万分。

    结清印费,回到家中,央依然舅母打了一桶浆糊,和风雷一起去贴广告。

    贴广告在现代是门技术活,因为害怕城管围追堵截,多趁夜半无人之际偷偷张贴。而明朝时没有城管,自然不用害怕。

    为了让广告达到最佳效果,杨云决定选择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张贴。两人走遍了北京城的茶楼酒铺、客栈钱庄,却一张广告都没贴上。原来古人迷信,店铺家中除了挂着字画,没有见过广告海报这种东西,往人家墙壁和门上贴这么个东西,他们还以为是符咒之类的什么东西,自然不会答应。二人不得不扫兴而归。

    又过了一天,杨云想了个新招,特意留下一缸酸梅汤没卖。做完生意早早驾着车在北京城开始溜达,每路过一家商铺酒楼就下车先请掌柜店伙免费品尝酸梅汤。大家尝过之后都是赞不绝口,杨云便趁此机会诉说酸梅汤如何之好,但奈何知道的人不多,希望借此宝地贴上一张广告画以做宣传,并承诺以后店里的伙计和掌柜去喝酸梅汤一律免费。

    大家见他确实是个生意人,而且还有免费的酸梅汤可喝,无不欣然同意。偶尔有几个不眼睛长在头顶难说话的人,杨云也不恼,微笑着作揖告辞。一圈转下来,该贴的地方都已贴上。又来到各个城门口,施舍了守城兵勇百十文钱,在官府张贴的布告文书旁边又贴上了广告画。

    那时的人们没有见过广告,乍一看到,觉得很新鲜,街头巷尾大家都在议论这“酸甜可口,生津解渴,降暑消食”的酸梅汤。上至古稀老叟,下至黄口小儿都将这句话当成歌谣在念,广告效果可想而知。

    果然,第二日开始,销量就出现了井喷,尽管杨云有所准备,十缸酸梅汤还是飞快售罄。接下来几天,日日如此,直把人忙得四脚朝天。

    每天看到大量顾客因为来晚了,没有买到酸梅汤,杨云心里很难受,倒不是为顾客难受,这流失的可都是钱啊,杨云准备扩大经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