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除了李大化,他就是最有实权的人物了。像当时的常务副省长王天成和后来的林正义,说是省政府的二把手,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

    这个常务副省长,有时候虚得很,会做了,你还有点权力;不会做了,你很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架空。什么叫会做?说白了,就是要主动和一把手搞好关系。这个对别的人不难,但对二把手来说,或许是天下最难的事情。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这个二把手,不是一把手让谁做谁就能做得了的,是组织上安排的。组织是谁决定的,还是人,是说话更算数的上级领导。具体到一个省,谁做常务副省长,还是由中组部说了算,当然还要象征性地征求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意见。

    说了一圈,就是为了说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管是王天成或者是林正义做李大化的常务副省长,李大化都没有最后的决定权,他就是不喜欢谁,那也没办法,只能够接受现实。否则你就是不服从组织的决定,就是没有胸怀,缺乏大局意识,一句话,作为一把手,你的素质太差了。如果给组织部门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你的仕途基本上就走到尽头了。

    所以即使有不满,也要憋在心里,脸上决不能显出来。反正你是一把手,只要动心思,你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转化。在官场上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巧妙的授权和分权,把二把手的权力分散,不动声色地就削弱了这个最危险的对手。

    多年观察政治,看过听过研究过太多的权力争斗,张青云知道,正职和副职永远就是一对冤家,党校的校长和副校长,市政府的市长和副市长,省里的省长和副省长,只要在台上一天,就会斗一天。

    至于怎么斗,却是各人有各人的斗法。

    具体到省政府来说,就是李大化和袁保山只要密切配合好,可以玩弄任何一个副省长于股掌之中。重要的财政权、人事权,都在李大化手里握着呢,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具体由袁保山负责落实。

    他们两个可以完全撇开任何一位副省长,按自己的意愿做决定,他们两个就是省府大院最大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而现在,李大化已经淡出政坛,只剩下一个袁保山,凭他的实力,独角戏根本就唱不起来,主子换了,这个新的主子就是代省长王天成。

    而作为王天成的秘书,张青云知道,自己的地位在这个节骨眼上陡然上升,成了谁也不能忽视的力量,袁保山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就是最好的证明,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政治旋涡的中心。这一切都是身不由己,让人还来不及做周详的思考和准备,就已经进来了,成了这个高速运转的权力机器最核心的一部分。

    坐在袁保山对面的沙发上,张青云满怀谦虚、感激的心情,和袁保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袁保山又问了一下张青云的住房情况和爱人、孩子的情况。

    当听到张青云说还在党校住着七十多平方米的破房子时,袁保山脸上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说:“我安排他们赶快把你调过来,调过来你就有资格分房子了。省政府办公厅在东郊有二百多亩地,准备建新的办公楼和家属楼,到时候省政府就要整体搬迁过去。设计早就做好了,就等着上省长办公会定了,明年初开工可能没问题。到时候你就会有一套大房子,处级干部可以享受一百五十平米的。”

    省政府整体搬迁,清河省委省政府早已经有这个规划,之所以迟迟没有实施,就是因为换一任领导改一任规划,换一任领导有一任领导的看法,轻重缓急,大家看法不一样。

    李大化当省长时,就想上马,按张青云的估计,如果他能够顺利当上省委书记,省委、省政府早就搬迁到郊外去了。李大化这个人敢想敢干,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从这个脾气上说,他和王天成属于同一类人。

    但清河省爆发的系列腐败案,让李大化上升很猛的政治势头来了个急刹车,中央从稳定全局出发,从外省调来了郭云石做省委书记,可能考虑到李大化确实能力非凡,经济上又没有问题,就又让他做了一届的省长。

    做省长和做省委书记,虽然都是正省级,但一个是一把手,一个是二把手,按党内通行的叫法,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副班长。谁是主谁是次,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郭云石可能是受毛泽东选集的影响太大了,又是老军工出身,搞什么东西都爱带点战争的味道,他到清河省主政五年,张青云看清河电视台的新闻和省委机关报清河日报,发现他着力抓的几大著名工程,都带点火药的味道,像“扶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大会战”、“工业强省战略”、“人才兴省战略”等等,让人感觉似乎又回到了战争年代,他到了哪里,电视画面上都显示出红旗飘飘、战鼓擂擂的场面。

    这样一个整天沉浸在战斗幻想中的省委书记,自然和一贯我行我素的强人李大化尿不到一个壶里去。李大化有李大化的办法,他就是闷着头,不争论,踏踏实实地干实事,反正省政府由我说了算。但像省政府整体搬迁这样的大事,他李大化一个人是定不了的,要向省委书记郭云石汇报。

    郭云石看李大化心里根本不服自己,就想借机敲打敲打他,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老李啊,这省政府搬迁的事情我看先缓一缓吧,最少也需要四五十个亿吧,这么大一笔钱,对于我们清河省也不是小事情,老百姓知道了会怎么看?我们西部山区的三个市,有一百多万老百姓连吃水都困难,出门要走几十里山路,我们还是多为他们考虑考虑吧,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条件。至于省政府大楼,我看比别的省虽然说不上先进,但也不是最落后的,先凑合着用吧,等我们的经济条件好了,再动工不迟。”

    官场就这样,谁的官大谁说了算、谁有理,虽然他另有目的,或者是心理阴暗,你也毫无办法。李大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件事只好一拖再拖,直到李大化的省长任期届满,也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该聊的也聊了,袁保山就低头看起了文件,张青云知道,这是领导要开始工作了,人家是领导,不好意思赶你走,你自己得会察言观色。

    张青云看看表,时间已经过去半小时了,就站起来对袁保山说:“多谢秘书长关心我,我刚来省政府,许多规矩还不懂,还望秘书长多批评指正!领导批评我,才是真正关心我的成长,领导要是不批评我,那就说明我没有什么希望了!”

    袁保山笑着点点头,用手中的钢笔指着张青云说:“小张,你小子讲话有水平,要不王省长离不开你,走到哪儿把你带到哪儿。你这句话我爱听,有些年轻人在机关里呆了好多年,就是弄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以为只有受到了领导夸奖才有希望,偶尔挨了领导批评就失魂落魄,这是完全错误的。领导批评你,是关心你,是没有把你当成外人,你身上的毛病改了、少了,不就有希望了吗?我们这些老同志不就是这样上来的吗?”

    张青云恭恭敬敬地又听他发表了一通高见,看他还有意犹未尽的意思,就站在那里,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好在袁保山也看出来了,冲他摆摆手说:“你先去忙,你先去忙,有时间我再和你闲聊。我看出来了,你虽然年纪不大,对许多问题却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错,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好好干吧,跟着王省长,你会有大好的前程的。到时候别忘了我这个老头子啊!”张青云忙在脸上堆出灿烂的笑容说:“哪里会啊!哪里会啊!”说着就退出了袁保山的办公室。

    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秦主任就站了起来,说:“两位省长还在谈公务,估计也差不多了,我现在就打电话,要小赵把今天的文件送来,等会儿有些急的你让王省长先签。”说完就打电话出去,说“小赵,把王省长的文件送过来。”

    过了两分钟,就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走过来。张青云看她穿着一套职业套裙,个子有一米六,皮肤白皙,眼睛不大不小,身材适中,也是一个标准的美女。刚走到门口,先冲着张青云来了一个无比灿烂的微笑,说了一句标准的普通话:“你好!”然后又冲秦主任微笑着点点头说“主任好!”秦主任忙向张青云介绍说:“来,我给你介绍介绍我们省长办著名的美女——赵雅莉,清河大学文秘专业毕业,标准的才女加美女!今后你们要紧密合作了,共同为领导做好服务。”

    清河大学,虽说是清河省最有名气的大学,但在全国却是个不入流的大学,看年纪张青云判断赵雅莉也就是二十四五岁,这样的年纪、职业、学历,能够进省政府省长办做秘书,可见此女来历非凡,没有特别强硬的关系,根本不可能进得来。

    张青云正想着,听秦主任开始向赵雅莉介绍张青云,说:“这是王省长的秘书张青云,青云直上的青云,也是一位著名的才子,长得也帅啊,你们俩我看挺合适的,配合好啊配合好。我们省长办一向可是藏龙卧虎的地方,才子多美女多,许多人现在都混得不错,最大的混到副省级了,只要我们兄弟姐妹团结好,为领导做好了服务,我们都有大把的前途。你们握握手啊握握手,今后就是自家人了。”

    秦主任说着又冲张青云做了鬼脸说:“抓住机遇啊,美女的手可不是随便就能握的。”

    张青云看赵雅莉大大方方地把手伸了过来,只好象征性地握了一下,向她说了一句:“你好!”小赵刚把抱在胸前的文件夹放下,里面的门就开了,林正义和王天成一前一后走了出来,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看起来心情都不错,谈得也很好。

    林正义冲张青云和小秦、小赵点了点头,就走了出去。王天成送到了门口,就转过身,对他们三个说:“有什么急的文件没有?”

    张青云还没来得及看,说不上来,只好由赵雅莉开口。她说:“报告省长,有三份比较急的,我这就给您拿过去。”

    王天成看了她一眼,问:“你这个小姑娘,我以前怎么没有见过你?你叫什么?”

    秦远哲忙介绍说:“省长,她叫赵雅莉,前年刚来的,那时候你已经到东州市委了,她是赵老的孙女。”

    “噢,是赵老的孙女啊,都参加工作了,你爷爷身体还好吧,有时间我去你家看看他老人家,时间真是不饶人啊!”王天成看着赵雅莉说。

    “赵老”张青云迅速在脑子里过滤着符合这个条件的老领导,可能是赵志刚赵省长,十几年前做过清河省的省长的,是李大化省长前任的前任,资格相当老。怪不得赵雅莉小小年纪就能进来,她是典型的高官子弟。

    王天成走了进去,小赵把文件给他放好,张青云也跟了进来,把王天成的杯子里的水加满,放到他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就和赵雅莉一起退了出来,轻轻把门掩上。

    赵雅莉冲张青云微笑了一下,摆摆手,说了一句:“再见啊,你桌子上有电话本,上面有我的电话,有事打我电话啊!”说完就转过身,扭着不大不小好看的屁股,迈着标准优雅的美女步调,走了。

    张青云看着她的身子,曲线很好,性感虽然比不上范小玉,但显然更年轻,是知识女性的气质,高贵,大方,这显然和她的出身有关系。

    坐在秘书办公室的高级老板椅上,张青云手里拿着文件,装着样子看着,他知道自己看不看这些文件都不要紧,看了只是了解一下大致的意思,王天成忘了或者找不到了问起,自己可以说得出见过没有。作为省长的秘书,那些文件上根本没有自己下笔的地方。

    送到这里的文件大都经过了三五道程序,上面有各秘书处秘书的拟办意见,各处处长的意见,各分管副秘书长的意见,分管副省长的意见,有些重要的还有常务副省长林正义的意见,最后才是到王天成这里,让他定夺。

    其实意见已经非常明确,王天成只要画个圈,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这就表示他已经看过了;对于那些必须表示明确意见的,他写上“同意”就行了。对于他不同意的,他会写上暂缓或者再研究的字样,下边的人就会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是推倒重来还是研究补充,自有秘书长去做善后工作。在东州市委呆了三年,张青云明白,这些东西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稀奇的。公文都有固定的套路,举一反三,到哪里都一样。

    只是这一上午自己看到和听到的,让张青云觉得,自己有些目不暇接,什么好事都要来了,升官、发财,那种让人关注、仰慕的感觉,让张青云心里感到很受用。

    特别是袁保山屈尊和自己聊天,常务副省长林正义特意和自己握手,都让张青云觉得,自己这个傻小子现在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虽然这种精彩还是在王天成的光环照耀下,但毕竟是和从前不一样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张青云觉得,自己目前的状态比二十五岁时都要好,那时候就是个愣头傻小子。

    但如今这些人虽然拼命往自己心里做事,张青云还是有点怀疑他们的动机,心里没有太多真正的感激之情,他觉得这些人都是冲着王天成来的,和自己关系不大,就是换了另外的人坐这个位置,他们一定还会这样做的。

    这种想法让张青云觉得心里顿时灰暗起来,势利,一切都是在演戏,大家都是演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如果在十年前,这些人哪怕是和自己说上一句话,张青云觉得,自己都会感激他们一辈子,但现在,自己虽然表面上努力装出一副感激的样子,心里其实是满不在乎。我早晚都会得到,你不做有人为我做,谁感激谁啊?

    擅长凑热闹,烧热灶,不擅长烧冷灶;最喜欢锦上添花,不屑于雪中送炭。这是中国人典型的处世方式,自以为精明得很,生怕表错了感情,什么都经过内心精确的计算,但这个举动,恰恰暴露了我们的目光短浅、势利、钻营投机的品性。

    雪中送炭别人会记你一辈子,而锦上添花,却只能换来别人廉价的言不由衷的感谢,这种感谢丝毫不值钱,它是互相利用和交换的前奏而已,利益还在就有意义,利益不在一点意思都没有,谁也不会记得谁。

    正胡思乱想着,电话接连响了起来,都是找王天成省长的,有财政厅、公安厅、交通厅的厅长,这些厅长对张青云都很客气,热情地自报家门,称呼他为张秘书,话里赔着小心。

    张青云知道,这些人在清河省里都是威风八面的人物,要不是自己给王天成当了秘书,要想见这些人一面,那基本上是比登天还难。这些人都是前省长李大化的铁哥们儿,或者是得力干将,现在主子倒了,新主子上来了,赶忙表忠心来了。

    不知道他们和王天成具体说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通融感情,说点祝贺之类的话是少不了的。官场就这样,大家虽然都心知肚明,但该做的表面文章、该说的肉麻的话还是要做、要说,这叫做踢门槛。

    一瞬间,张青云想起鲁迅的一句诗:“城头变幻大王旗”现在的省府大院不就是这样,李大化下了,王天成上了,接下来必然要进行人事上新的一轮大调整,谁上谁下,省委书记杜茂林和省长王天成说了算。每五年进行一次,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按惯例,那些年龄接近六十岁的厅长就没有什么希望了,接下来几个月就是老老实实地过渡,出去旅游考察一番,或者出出国,该享受的尽量享受,该吃的吃够,该玩的玩够,该安排的人安排好,该提拔的人抓紧时间提拔,要不然一纸令下,光荣离休了,就什么好处也没有了,再想办任何事情,都难上加难了。

    只争朝夕,是不少即将退出政治舞台的官员们的生活写照,只不过这时候他们忙的是自己的私事。

    张青云觉得,这也难怪,权力这东西,太让人不可捉摸,说没有就没有了,几乎是一夜之间,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突然间被一纸公文解除了全部职务,转眼间就什么也没有了,说什么也不会有人听了,想办什么事也办不成了。这种感觉让习惯于发号施令的人肯定不习惯,甚至心理上产生恐惧。

    越害怕失去就越想趁现在说话还管用,多捞点实惠,多赚点便宜,多安排些自己的亲信,反正事情办了,位子占住了,就是自己下来了,也有人感激自己,为自己办事。继任者即使不满,也只是心里干气,毫无办法。人他开除不了,官他撤不了,只有慢慢消化。

    风气如此,都是这样做的,谁也不说谁。

    在党校时张青云就知道,每换一任校长,党校就突击提拔一批人,进一批人。下台的校长认为,反正以后自己不是党校的校长了,党校是死是活,于我无碍了,只要有人找到我,送了礼,我就给他提拔提拔,把编制占满,不给后来的接任者留下太多的空间。人情不赚白不赚,钱不收白不收。这就导致了官员的“五十九岁现象”

    党校的校长赖春红知道自己要下台了,一夜之间就研究了三十多个干部的提拔问题,报到市委组织部,组织部嫌多,没给他批。下边的人议论纷纷,说给他送了多少多少礼,连科长副科长都没有混上,就骂他下手晚了,没有早做准备,让别人白花钱。

    张青云听了他们的议论就抿着嘴笑,回家对老婆郑丽丽说:“这个赖春红,真是够过分的,看最后一下子了,谁的礼都敢收了,不管办成办不成的。这下可好,办不成了,挨了不少骂,有些人嚷嚷着要找他把钱要回来。真难看!”

    郑丽丽说:“幸亏咱们没给他送礼,要不然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张青云说:“我哪会啊,提个科长副科长的,有什么意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