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红堂应该得到的报应。小孟虽然是他的老婆,但也是他用不正当的手段抢来的。想想心里也就释然了,没有了负担,恢复了以往平淡的日子。

    万众瞩目的清河省第n次人民代表大会终于开幕了,按清河日报和清河电视台的统一宣传口径,说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系到全省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张青云觉得,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但最关键的是,这次会议要解决的是以王天成为首的省政府所有新成员合法化的问题。再通俗点讲,就是谁还可以干下去,谁该滚蛋了。

    就是不说,老百姓心里其实也清楚得很,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是出租车司机可以随便议论高层领导变动的时代,你到北京去,随便和一个开出租车的师傅聊聊天,你都要惊叹他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政治敏感,你觉得他开车简直是太屈才了,让他当个人大代表或者政府官员,一准干得还不错!

    新闻媒体再怎么忽悠,老百姓也知道,清河省又要改朝换代了,李大化下了,王天成上来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那些郭云石的人、李大化的人,这一次就要全部或者部分下来了,换成杜茂林的人、王天成的人,这是谁也挡不住的客观规律。主子变了,大批奴才也要跟着动,到哪儿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谁用谁的人在中国是几千年的传统,不是我的人,凭什么重用你?就是用了你,你会跟我一心?笑话!谁的孩子谁疼,知道吗?这是铁的事实。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星期,全体会议,分组会议,讨论了再讨论,酝酿了再酝酿,就见清河电视台每天的新闻联播比平时整整加长了二十分钟,各个代表团的团长挨个发言,表决心,发誓言,异口同声地支持大会的各项决议。

    张青云知道,这些团长都是各市的市委书记担任的,他们心里其实比任何人都紧张,因为这次会议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运气好的,就升了,或者做了副省长;运气不好的,原地不动,还做自己的市委书记,或者调回省城,弄个厅长、局长的当当。最落魄的是那些年龄到限的,或者不讨郭云石和王天成喜欢的人,他们的政治生命在这次会议后,就完全终结了,要么任了虚职,要么回家抱孙子去。

    会议到了最后一天,所有的谜底全部揭开了。

    王天成由代省长变成了省长,林正义还是常务副省长,前任省长李大化的哥们儿副省长赵同业,做了排名第三的副省长。

    唯一的亮点就是新当选了两位副省长:一个是西平市委书记马奔升任副省长,一个是民主党派的代表、唯一的女副省长谢小米。

    马奔张青云就非常熟悉了,他是王天成的铁杆哥们儿,早年和王天成一起在清煤集团做过集团的团委书记,按通常的说法就是,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和王天成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王天成到西平做市长和市委书记时,马奔作为他的得力干将,就一起到了西平市,先在市政府办公室做副主任,然后到了下面的城区,从副区长做起,一路升上来,做了区长、区委书记、西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马奔这个人官运也特别好,他自从跟上了王天成,仅仅四年时间,就从正处级的团委书记一路做到了西平市的常务副市长,这时候王天成已经调到省里,出任副省长。好多人都以为,马奔这个官场上的黑马,前进的步子也该停几年了吧。

    但人算不如天算,西平市长黄大海突然出事了,罪名是涉嫌特大受贿,他个人拥有财产五千多万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他的倒台,直接引发了西平市和整个清河省的官场地震,大批官员纷纷落马;而马奔,因为和王天成一样,有一贯廉洁的名声,这时候再次脱颖而出,进入上级组织的视野。

    经过一番评选,他以四十六岁的年纪,出任西平市长,成为当时全省十六个市中最年轻的市长。两年后又顺利出任西平市委书记,现在市委书记刚做了三年,就升了副省长。社会上纷纷议论,按这个势头,他将来可能会接任王天成,做清河省的省长。因为他才五十一岁,来日方长啊!

    他的当选,也在众多的人预料之中,不论是讲能力、论资历还是年龄结构,他当选都是合适的,别人也没有多少话讲。

    善于思考的张青云认为,马奔的当选,说明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老板王天成掌控全局的能力再一次得到充分的证明,整个省政府还是在王天成手里掌控的,他可以利用马奔,牵制所有的副省长,包括常务副省长林正义。马奔就是他在省政府最大的牌,想咋打咋打。

    而副省长谢小米,完全是另一种类型了,她是典型的“无知少女”——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符合提拔的全部条件,像她那样符合全部条件的,全省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她简直是没有对手,当选顺理成章。

    关于她的早年经历,社会上也是议论纷纷,张青云也略知一二。她早年是清河大学的哲学老师,因为表现一贯不积极,十几年了,多次申请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就是不答应,说她还不够条件。

    她一气之下,就加入了一个民主党派,结果从此一飞冲天,短短几年,就做了省里的主委,还是全国人大代表,混到了副厅级,把那些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事们活活要气死!

    这一次她当选为唯一的女副省长,更是让当初那些看不起她、不同意她入党的人跌破了眼镜,估计心里又要堵一阵子,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水利厅长范红堂也如愿以偿,出任了省政府秘书长,成了省政府新的大总管,这对张青云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自己和范红堂是老乡,最近一段关系处得还不错,他的当选,对自己的政治前途是有好处的,最起码许多事情更好办了。

    此前,提前一天召开的省政协会上,袁保山顺利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虽然排名比较靠后,但毕竟上了副省级,王天成也算对得起他了。

    另一个意料之中的事情就是,省委常委、秘书长白志建,像他的前任一样,当选为省人大副主任,而杜茂林看上的一个市委书记,接任白志建,出任省委常委、秘书长,这是个惯常的套路,没什么稀奇的。

    从大局上来看,杜茂林和王天成看上的人,都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位子。杜茂林在省委的权力得到加强,王天成在省政府的权力得到巩固,一个自己的铁杆出任省委常委,一个自己的好兄弟出任副省长,算打了个平手,公平合理,谁也不说谁。

    对于整个清河省来说,这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标志着曾经的政治强人李大化和当年的清河“一哥”郭云石,已经完全淡出清河的政治舞台,下面这个时代就要政治高手杜茂林和新强人王天成共同开创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那是古代!

    如今这世界变化多快啊!想领风骚数百年已经完全没有可能了,但领个三五年,还是有些希望的。

    仅仅是几天时间,各级官员的交接工作就全部完成了,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了,清河省政府大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范红堂已经搬到原来袁保山用过的办公室,因为时间紧张,他的办公室还来不及重新装修,只是换了新做的窗帘和室内的办公家具。

    张青云看了看,他的新办公桌相当高级,和省长王天成的是一个牌子的,就是看着短了一尺的样子,张青云不禁暗叹范红堂的细心和老到。连办公桌都和老板选一个牌子的,说明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但在尺寸上偏偏短了一尺,说明不敢和老板同起同坐,而是甘拜下风,恭恭敬敬、踏踏实实地做奴才。这个范红堂,真是个官场通,什么都把握得不温不火,让所有的人都舒服,难怪王天成要用他。

    张青云觉得,就是换了自己,坐了秘书长这个位子,也不一定有范红堂干得好。这个位子虽然是个官,却是一个伺候人的活,上面婆婆实在是太多了。多就多吧,一心也好啊,但要想让省长和七位副省长一心一意,那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就拿现在省政府的形势来说吧,省长王天成是最大的老板,下面是七位副省长,林正义是常务,赵同业是前省长李大化的铁杆兄弟,新提拔的两个:马奔和谢小米。马奔不用说了,是王天成自己的人。谢小米,是个女人家,又是民主党派,连省政府党组成员都不是,大的决策她根本沾不上边,基本是有她没她都一样。

    另外的三个副省长,都是老油条,谁也不买账,反正手下管着一摊子事,你让干就干,不让干拉倒,李大化做省长不咋着我,轮到你王天成,你照样咋着不了我。老子又不是你们任命的,是中央任命的,你就是不满意,也对我毫无办法。老子高兴了就听你的,好好干一下,不高兴了就消极怠工,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混到年龄赶紧去政协下棋去,谁的脸色也不看。老子熬到这一级了,该牛气了。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王天成是省长不假,但在省政府的七位副省长中,真正靠得住、给他真心拉套的其实只有一个马奔而已。

    副省长们靠不住,但活那么多,还是要干。怎么干?选个好秘书长最关键,这个秘书长要八面玲珑,还要听得进话,受得了气,会干事,能协调;对主子能够察言观色,对其他的人要能够说变脸就变脸;能够软硬兼施,该大的时候大,该小的时候小,耍大牌,装孙子,都要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表演得滴水不漏。目的就只有一个,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的决定,贯彻好,落实好,至于你采取什么方法,自己看着办。

    这个角色,没有很高的悟性,没有长期的官场历练,没有和领导高度的默契,是做不了也做不好的。

    张青云自忖,别看自己平时自视甚高,但这个秘书长的位子,自己确实干不了,比着范红堂,那是差得太远了。自己是个书呆子,容易意气用事,脾气一上来,连对着王天成,都敢肆意开炮,说白了就是个狂放的书生而已,确实不适合当今的官场。

    想到这里,张青云在心里又开始佩服起自己的老板来,王天成毕竟阅人多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以一直还对张青云不错。这次起用范红堂,更证明了王天成一贯的做法,用人所长,其他的不计较太多。管他盗嫂还是受金,名声就是再不好,只要有能力,能够为我所用,就大胆地提拔重用。

    张青云觉得,自己老板用人越来越像曹操了。

    但从实际使用人才的数量上,却是少得可怜,和曹操根本没办法比,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

    你看曹操那时候,当个大官,多威风啊!说杀谁就杀谁,不用找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些就不用说了。单单拿举荐使用人才一项来说吧,那简直是太随意了,看上谁了,立即就把你提拔到身边,三五年就是中央或者地方大员了,不论资排辈,只要你有真本事,就会一飞冲天。

    不像现在,要先看你的学历、经历、工作年限、有基层工作经历没有,什么都来个条条框框,按照这个尺子一衡量,不是那不合格就是这不合格,让你一肚子晦气。等找到一位条件都合格的一用,才发现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根本就是个大庸人,真是开了天大的玩笑。

    在“三国”那个时代,选拔干部没这些条条框框,也没有太多的道德要求,比如曹操身边的大谋士郭嘉,年纪轻轻,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了,他就不会搞人际关系,有点放浪形骸,和谁都处不好,打他的小报告的人多了去了。

    曹操照样信任他,保护他,从来没有派组织上去考察他,让大家评议评议他,或者给他明确指出来,让他改正、节制。因为曹操知道,凡大材必有大的缺陷,就比如有高山必有深谷一样,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缺点他想改掉是很难的,你要用他,就要看大局,看主流,其他的不能计较太多。

    而现在,你看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即便是对于一个大省的省长王天成来说,他手里又有多少人事权,想用谁他说了算吗?

    比如一个擦鞋子的,他是一个被埋没的大贤,是像姜子牙、百里奚、管仲那样的大材,只是命运不济,才沦落街头,靠自己的小手艺勉强糊口而已。要是王天成发现了他,他能够怎么办?

    明知道对方是天下第一流的人才,可以安邦定国,但他一没文凭,没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根本不具备成为国家公务员的资格。况且他的年龄可能也太大了,远远超过了三十五岁,况且他的长相又不好,身高没有达到一米七以上,怎么看也不像个官员的样子。

    王天成就是再喜欢他,尊重他,也一点用没有,组织部门通不过,违反干部使用制度,说不定还会落下大大的把柄,说你有私心,告状信漫天飞。

    清朝名士龚自珍曾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实,在浩浩中华的苍茫大地上,天公从来就没有不抖擞过,中华从来也就不缺乏人才,所谓百里之内,必有遗贤嘛。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缺乏的就是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保证人才出得来,有地位,有实权,干得了事,干得成事,活得风光、痛快、任性,哪怕是有些张扬。

    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在我们中华的辽阔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封建统治者、军阀寡头,嘴里说着尊重人才啊骗人的谎话,手中干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对杰出人才从精神到肉体疯狂消灭,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制度设计,我中华焉能不落后挨打,任人宰割?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