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经营家说,两位老兄一位讲了“信”,一位讲了“信”的表现形式,让我深受启发。

    “信”确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东西。我的观点是,思路还应再广一些。“别随便去信人”固然是个“信”的问题,但也不可忽视了“信”前面“别随便去”的限定。

    如此看来,“别随便去信人”应该理解为一句忠告,倘若加入这些年的经历,而且应该是一句简单贴切的忠告。

    既称之为忠告,必是善意的,自古就有“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劝诫。

    这已经不单纯是个忠告的问题,更有一个忠告的接受过程或者说“被信”。

    或许恰如两位老兄所说,“信”越来越难得了,以“信”为基础的忠告则更少了,与之相适应的忠告接受过程必也在日趋复杂地变化着。

    相信兄弟们都少不了这样的经历,倘若某一****非常严肃认真地告诉你哪怕越是最要好的朋友某一件事,他必会愣怔之后疑惑地瞅着你,反问“真的吗果真如此吗”;而若是你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他反而不这样。

    或许这只是反应迟钝的一个现象,却与“被信”有着某种极为类似的联系。在这里,我们不妨着重探讨一下“被信”,或者说忠告的接受过程。

    根据我的观察,忠告的接受过程至少要受到脸面、识别能力、个人志向和“信”四个因素的制约。

    脸面事大,常有因忠言逆耳伤及脸面内心虽万分敬佩却宁肯遭受损失与失败而故意不采纳者,至少也会嘴上牢骚一番以示拒收又悄然为之,这便是人可怜又可贵的自尊。

    识别能力是对人接受能力的要求,能否识别忠言无疑是忠告接受的关键。

    个人志向则是对接受者志向而言的,忠言提出者必须深入了解接受者的志向,而不是只听信其口头的表达。

    “信”是根本,同时存在于忠言提出与接受两个过程,如若失了“信”,所有的一切将不复存在。

    可以说,四个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忠言的提出与接受过程,这个过程虽以“信”为根本,但倘若忽略了前三个因素,同样也能使“信”产生动摇。

    空洞的理论永远比不了具体事例更加鲜活可信,但何以为例呢?不妨便说“父子”这种不存在“信”的异议的特殊关系吧。

    由于不是第一个孩子的原因,我必定比那些初为人父者更加迫切地渴望这个孩子。从刚受孕,我们一家人就国宝似地看待杨丽,除了必要的营养搭配,无疑就是要保持其良好的心情。

    至于营养,自然是我父母的功劳。我娘不识字,无法向书本去学,便一边要求我父亲去买一些关于孕妇营养的书教她,一边打听一些偏方。

    在农村,关于这方面的偏方无疑是丰富的。譬如多吃水果有利于孩子的皮肤,多吃骨头有利于孩子壮实,多吃动物眼珠儿有利于孩子的眼睛等等,反正几乎是吃什么补什么。

    饭桌上便少不了这些东西,倘若遇上杨丽不想吃的,譬如动物眼珠儿黑黑的粘粘的,杨丽看了都想吐,更不要说吃了,我娘就苦口婆心地劝说。

    但对我和我父亲显然就没有这样的耐心了,不是嫌我父亲教她的方法应付差事,就是嫌我不会哄女人高兴。说着说着,首先自己先不高兴了,非要我父亲找到能够替代动物眼珠儿的食物。

    我父亲不是学医的,文化原也不高,努尽了力却无法找到,但经不住她不停地唠叨,就随便买一些营养价值高的东西来替代。

    我娘自是不懂,只要我父亲说这是科学的就会乐,我常常暗中发笑。

    要不是孩子响亮的第一句哭声证明了他对自己健康的自豪与洋洋自得,我不知自己到底是否会责怪我父亲在营养方面的掺杂使假。

    至于心情,按照我娘的分工,理所当然地就是我的责任。我娘说,什么是男人?男人首要的责任就是哄女人高兴,尤其在怀孕期间,因为你哄的不仅仅是女人,而是女人肚子里的孩子。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现在条件好了,必须要做。

    话虽这样说,其实更多的还是鉴于第一个孩子的教训。应该说,人思量多了就会不自觉地感到后怕,尽管我娘也知道象她那个时代的女人便没有这么娇贵,因为她常说她那个时候的女人就象驴一样抗折腾,现在毕竟时代不同了。

    人思考过度的另一个特点便是轻信,我娘听人说生女孩就不会出现象第一个孩子那样的状况,就隐隐盼着我们能够生女孩,生女孩也没有什么不好嘛,女孩是爹娘的小棉袄,却又隐隐感到美中不足,说到底还是男孩好,不仅能够传宗接代,长大了更是家里的顶梁柱儿。我娘的心情是矛盾的,这种矛盾让她对我近乎苛刻地严厉。

    刚结婚,我娘就强行戒了我的烟酒,而且杨丽稍不如意就会对我横加指责。及至杨丽有了怀孕的迹象,我娘除了要求我们按照她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方法搞胎教,还要求我们定期去医院检查,那一段,似乎我们总会忘记了似地,“去医院了吗”几乎成了我娘的口头语。

    因此,隔三差五地去医院就成了我们的必修课,而且去一次就必须详详细细地向她讲一次,而她似乎总是百听不厌,不停地按照自己的思路问这问那,实在让人应接不暇,因为尽管医生再三地解释说胎儿正常,但她仍是不信,忽而莫名其妙地担心,忽而想知道是男是女,我百般解释,她却显然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那个医生必定嫌没有红包,她肯定地说,现在的医生都讲究这个,所以才不肯讲实话。

    说起红包,咱也不是没送过,只是咱认识的这个医生确是难得的古董,硬是油盐不进,红包一概不受,即使你想办法给他送家去了,他也总有办法给退回来,话却是永远不变的“胎儿正常”的那句。

    我娘不信有此等不贪财的人,直到自己尝试过了才不得不信,便又想着另外托人。人刚托成了,杨丽已生了。

    且不说我儿子炫耀的哭声总算让我娘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不觉欣喜若狂直呼“弥陀佛”,单说我妻子杨丽的变化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怀,一时间竟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不知所措,尽管我知道或许只有她不明白这是我父母出于对下一代的渴望或者故意做给我表妹看这样的意图,我当然不会去点破,虽然难免要觉得对她不公。

    但她的不知所措中分明洋溢着的得意还是让人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她原就是一个不善掩饰的人,不善掩饰往往就给人庸俗不堪的感觉。

    尽管如此,这却毕竟也算是一种现象,从这个现象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知所措只是由于人心理的巨大逆差而产生的一时不适应,倘若能够长期地在毫不自觉中接受娇惯,即使再顽固的习惯也会逐步改掉并形成新的风格。

    过不了三两个月的时间,杨丽已变得颐指气使起来就是一个铁定的证明。

    如此的人既让人愤怒,又让人好笑,但这并不能阻挡怀孕后她象表妹一样或者所有女人都有的鼓捣小孩子用具的嗜好。除此之外,她就心安理得地享受。

    她所谓的享受,只不过是不干活儿,吃好的喝好的,接受别人无论何种目的的服务。

    这样的女人通常是懒惰的且性格古怪的那种,即使这种无偿的服务也有让她厌倦的时候——这个时候,她根本算不得女人,或许只能是一个女孩。

    女孩性情就多变,只有在生育过之后具备了母性才能称得上女人,才会具有譬如性情温柔生活有耐力懂得关爱人等女人才有的优秀品质。

    下面发生的一件事原不准备说,但为了咱们的故事还是不得不说了。不过,你千万别笑,这确是一件真实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充分地享受了一段时间之后,杨丽除了身体快速地膨胀之外,性情居然也在微妙地变化着,这种变化已经让我明确地感觉到了却又说不清。

    某一日,她突然央我打她一顿,这让我不明就里,反问为什么。她居然自己也说不清,而且起了意后就不停地央告。终经不得她的央告,我便轻轻地打了她两拳,她却连嚷不过瘾。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许骨子里原就存有怨气,下手难免就重了,她不觉呻吟出了声。

    我自逃不过我娘的一顿痛骂,而她居然在偷偷地扮着鬼脸笑,竟是无比地怡悦。

    这女人真******犯贱,偏偏还有找打挨的,而且这样的习惯居然被延续了下来,过一段时间,我就必须揍她一顿,越厉害她越是兴奋。

    这也算是个例吧,我们还是少说碎话,先回到咱们的主题。其实,这也算不得碎话,全是那个丑陋的小家伙惹得祸,若不是他,或许同样会有所变化,但绝不会有这样古怪的习惯。

    我们且不多说他对杨丽的影响,只说父子之间的关系,因为他对我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他的降生让我成了理所当然的父亲,这不仅是个多了一层身份的问题,而且由于我父母的执着追求,让我或许比大多初为人父者那种淡淡的喜悦更多了点什么。

    ——那是一个春天带雨的下半夜,经过杨丽一阵紧过一阵的呼喊之后,他总算来到了人世。

    关于他的降生,我娘找了许多理由来证明他出生的与众不同:首先便是天气,带雨,久旱逢雨或许就是对他出生的庆祝,人都是上应天星的,仿佛他的出生为大家带来了好运;其次便是他刚出生******就在撒尿,说是对接生医生因他头发好把他说成女孩的报复;第三是他的哭声,我娘说比一般的孩子不知要宏亮了多少倍;还有……诸如此类太多太多。

    因了这些与众不同,我怀着渴望和由渴望演变而来的惴惴不安围上来看了他:丑陋,无边地丑陋!

    这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尽管我娘之前曾多次地告知我初生的婴儿都是丑陋的,但原有的心理准备还是不足以承受这样的现实——居然象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

    原已多了点儿什么的喜悦似乎又多了点儿失望,但他毕竟是个将来要喊我爹的小家伙,我还是准备去触摸一把。

    这时候,他却大哭起来。

    我娘便说这是他对我的反感,不要以为他就没有感觉,他不仅能够感应到最亲近人的所有想法,而且会以哭这一他唯一能够的方式来表达。

    说着,我娘早已抱起了他,他居然抿着嘴在笑,而且笑得甚是好看,有一对深深的酒窝,象杨丽。

    这是个有夜哭习惯的家伙,每到夜里十二点大人们熟睡的时候就哭叫不停。我娘说,这是他感到委屈的缘故,所以她并不象我会感到讨厌,反而乐得这样,只要一哭,就抱上他上街,街上无人,只是看天上的星星,他也会笑。

    我始终认为如此小的孩子哪里会有什么感觉,必是家里人爱不释手抱惯了养成习惯所致。常听村里人说,小孩子在头月里经不得抱,抱多了就会有不沾床的习惯。

    我娘便不这样认为,她说过去为什么不抱,原因是条件不好孩子又多便不金贵,现在条件好了,不抱才是傻呢。

    反正,各有各的理由。

    我是顶讨厌这个小家伙的不良习惯的,幸好有我娘无微不至的关照才不致于成为我的负担。

    认真地考虑起来,凡事成了负担是人最大的不幸。

    小家伙虽没有成为我的负担,却成了杨丽后来经常指责我不爱孩子独让她自个吃累的一个借口,尽管与我娘这一辈人比起来,她应算是上了天的幸福,但仍感到不足。

    我便以上辈人或者同辈人中的艰辛者去反驳,她说你别说这,上辈是上辈,人家是人家。

    人的欲望或许总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指向更高的目标,而杨丽的目标当然就是人懒惰的本性。

    无论如何,这都是小家伙给我带来的麻烦,如果你能够耐心地听下去,麻烦其实远不止这些呢。

    孩子的麻烦终究不同于其他人给你制造的麻烦那样令你记恨,因为变化最快的就是孩子,只要稍假时日,他就会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而且这个变化总是朝着金童玉女的方向。

    越长越白嫩的肌肤,逗人的举动,听着人故意地有时候甚至明白是人家善意的谎言的赞美任你铁石心肠都不能不产生的浓浓的成就感,足以让你任何地因为麻烦而生的不快一扫而光。

    我的麻烦绝不是村里人经常因为父母不给照看孩子而争吵的那种——在村里人看来,父母照看儿子的小孩似乎是天经地仪的,因为从记不清的时候就这样,所以总会为此而争吵,有的甚至到了子不进父门的程度,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弟兄多或者弟兄虽不多父母偏不照看儿子的孩子却去照看女儿的孩子的家庭。

    逢有类似的情况,儿子倒是无所谓,起事的多是儿媳,而且总会找出许多的父母偏了这家而薄了那家的争吵的理由。

    而后者家庭则尤甚,连村里人也常常会为此而愤愤不平,讥笑之态溢于言表:这一对老古董居然这样不懂事,竟去偏向女儿,难道能靠女儿女婿去养老?不明智,当真不明智。

    尽管有时候女儿显然比儿子更孝,但这终究是村里人骨子里的一种不易改变的东西,或许也是农村人计划生育观念淡薄必须要靠强迫去进行的原因吧。

    ——而是或许由于家里已有二十几年没有小孩子的原因,我娘不顾我和杨丽的反对完全霸占了孩子的看护权,而且不是嫌我和杨丽年轻不会照顾孩子,就是嫌我父亲手不知轻重弄疼了孩子,似乎只有这孩子才是她唯一的心头肉。

    毫无疑义,她自是对他百依百顺,而孩子又不单是孩子总会因为百依百顺而快乐。

    这么说并不等于我娘就忽视了对他的教育,在他还小的时候,我娘就给他买了许多识字图画或智力玩具,尽管小家伙只是图一时的新鲜,但类似的东西还是堆积如山。

    不仅如此,我娘还迫着我父亲带孩子去只有城里孩子才能常去的动物园,让小家伙对于老虎大象的认识明显早于其他的孩子而与众不同。

    听到这样的议论,令人最难忘的就是我娘那幸福的满足的笑。

    可以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