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表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以知道谁是贤人了。”孔子说:“天性乐于行仁的人,天下非常的少。大雅上说:‘虽然道德轻如鸿毛,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把它举得起来。我揣度,只有仲山甫能够举得起来,可惜时人没有能够帮助他的。’小雅上说:‘高山则可仰慕,大道则可行走。”孔子说:“诗是如此地爱好仁。向着仁的大道前进,走到半路,实在没有力气了,才不得已停顿下来,忘掉了身体已经衰老,也忘掉了徐曰不多;仍然孜孜不懈,奋力向前,死而后已。”

    孔子说:“仁的难以成功,由来已久了!因为人的能力有限,很难全部做到,所以仁者所犯的过失是容易得到解释的。”孔子说:“恭敬接近于礼,谦逊接近于仁,诚信接近于人情;如果能以恭敬谦让的态度做人行事,即便有什么过失,也不会是什么大的过失。做到恭敬就会少犯过失,近乎人情就会让人信赖,为人谦逊就容易被人接受。这样做人而犯错误,不是少有的事吗!诗经上说:‘温和恭敬的人,是道德的基石。”孔子说:“仁的难以成功由来已久,只有君子能够成功。所以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责备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便让人家感到惭愧。所以圣人在制定行为标准时,不是以自己为标准,而是以中等水平的人为标准,使知道努力的人有所劝勉,不知道努力的人有所愧耻,以便共同实行圣人的教诲。用礼来约束他们,用诚信来团结他们,用冶当的仪容来文饰他们,用合乎身份的衣服来影响他们,用朋友之间的劝勉来鼓励他们,这都是为了使他们专一于为善。小雅上说:‘难道人前不惭愧?难道不怕天报应?’所以君子穿上了君子的服装,还要用君子的仪容来加以文饰;有了君子的仪容,还要用君子的谈吐来加以文饰;谈吐高雅了,还要用君子的道德来加以充实。所以君子对于穿上君子服装而无君子仪容感到羞耻,对于只有君子仪容而无君子谈吐感到羞耻,对于只有君子谈吐而无君子道德感到羞耻,对于只有君子道德而无君子行为感到羞耻。所以君子穿上了丧服就会有悲哀的神色,穿上了朝服就会有恭敬的神色,穿上了军服就会有不可侵犯的神色。诗经上说:‘弟乌鹏鸟儿立河梁,‘居然未曾湿翅膀。那些没有德行的官员们,真不配他们穿的那身衣裳。”

    孔子说:“君子的所谓‘义’是说一个人无论身份贵贱,都要为天下做出应有的贡献。譬如天子,虽然至尊至贵,也要亲耕藉田,生产出集盛,制造出柜色,以祭祀上帝;所以诸侯也要勤勉地辅佐天子。”孔子说:“在下位的事奉在上位的,虽然有了庇护民众的大德,也不敢有统治民众的念头,这是仁厚的表现。所以君子恭敬谦逊以求做到仁,诚信谦让以求做到礼;不自己夸耀自己做过的事,不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价;在地位面前表现出谦逊,在名利面前表现出淡泊,让于贤人;贬低自己而推崇别人,小心谨慎而唯恐不得其当,要求自己用这样的态度事奉国君;得意时自行此道,不得意时也自行此道,一切听天由命,绝不改变信仰以邀取利禄。诗经上说:‘茂茂密密的葛藤,缠绕着树干和树枝。平易近人的君子,不走邪道把福求。,大概说的就是舜、禹、文王、周公吧!他们都有治理民众的大德,又有事奉君主的小心。’诗经上说:‘周文王小心翼翼,明白怎样敬奉上帝,得到了许多福佑。他的德行叫人挑不出毛病,最终得到了天下诸侯的拥戴。’”

    孔子说:“大臣死了,先王给他加上一个溢号,以表彰他的一生。死者在一生中尽管做了许多好事,但在定溢号时,只节取死者一生中最突出的一点作为依据,其余的都略而不提,这是因为耻于使名声超过实际做过的事。所以君子不夸大自己做过的事,不吹嘘自己的功劳,以求合乎实际;有了过失,不再重犯,以求待人宽厚;表彰别人的优点,赞美别人的功劳,以求贤者能够居于上位。这样一来,君子尽管自己贬低自己,而民众对他却十分尊敬。”孔子说:“后租这个人,建立的是盖世无双的功业,得到他的好处的岂止是一两个人?只是由于他想使实际做过的事超过名声,所以自称是一个懂得种庄稼的人。”

    孔子说:“君子的所谓‘仁’做起来是相当难的呀!诗经上说:‘快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君子以快乐教人,使人自强不息;以平易安民,使人感到喜悦。使人民快乐而不荒废事业,彬彬有礼而相亲相爱,威严庄重而安宁,孝顺慈爱而恭敬,使人民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自己,像亲近母亲一样亲近自己,这样做了以后才可以成为民众的父母,如果不具备至高的德行,谁能做到这一点呢?现在父亲的亲爱儿子,儿子贤能他就亲,儿子无能他就看不起:母亲的亲爱儿子,儿子贤能她就亲,儿子无能她就怜惜。所以母亲可亲而不可尊,父亲可尊而不可亲。对于人们来说,水是可亲而不可尊,火是可尊而不可亲。对于人们来说,土地是可亲而不可尊,天是可尊而不可亲。对于人们来说,国君的教令可亲而不可尊,鬼神可尊而不可亲。”

    孔子说:“夏人的治国之道是尊重君上的政教,虽然敬奉鬼神但却不把它当作政教的内容,接近人情而忠诚,把傣禄放在第一位而把威严放在第二位,把赏赐放在第一位而把刑罚放在第二位,所以他们的政教可亲而不可尊;到了政教衰败的时候,它的百姓就变得愚蠢而无知,骄横而粗野,朴陋而缺乏修养。殷人尊崇鬼神,君上率领百姓敬事鬼神,把鬼神放在第一位而把礼仪放在第二位,把刑罚放在第一位而把赏赐放在第二位,所以他们的政教可尊而不可亲;到了政教衰败的时候,它的百姓就变得心意放荡而不安静,争强好胜而不知羞耻。周人尊崇礼法,贵尚施惠,虽然敬奉鬼神但却不把它当作政教的内容,接近人情而忠诚,它的赏罚办法既不同于夏,又不同于殷,唯以爵位的高低作为轻重的标准,所以他们的政教可亲而不可尊;到了政教衰败的时候,它的百姓就变得贪利而取巧,花言巧语而大言不惭,互相残害,互相欺骗。”

    孔子说:“夏代的政令清简,对人民不苛求责备,赋税较轻,人民尚怀有亲上之心。殷人的礼法还算简约,但对人民苛求责备,赋税较重。周人设教,强迫人民遵循礼仪,虽尚未袭读鬼神,而赏赐、进爵、施刑之类的规定就已经穷极繁多了。”孔子说:“虞夏的政令清简,老百姓很少怨恨的。殷周的政令繁杂,老百姓受不了它的繁琐。”孔子说:“虞夏的质朴,殷周的文饰,都达到了极点。虞夏虽然也有文饰,但没有它的质朴多;殷周虽然也有质朴,但没有它的文饰多。”

    孔子说:“后世虽有明王复起,也赶不上虞舜那么好了。他君临天下,活着时没有半点私心,死了也不把帝位传给儿子;爱护百姓就像父母爱护子女,既有哀其不幸的慈爱,也有为其带来实惠的教育;既有母亲之亲,又有父亲之尊,安详而受到尊敬,严厉而受到亲爱,富有四海而彬彬有礼,施惠于民而无所偏向。他手下的大臣也都尊敬仁义,以光说不做为可耻,重人而轻财,尽心于君而不犯上,尽君臣之义而又顺从,文雅而又稳重,宽容而有分寸。甫刑上说:。‘道德的威严使人敬畏,道德的光明使人尊敬。,除了虞舜还有哪一个能做到这种地步?”

    孔子说:“臣下事奉君主,要先考虑好自己的建议,然后拜见君主,亲自向君主进言;君主采纳以后,臣下就要全力以赴地促其实现,兑现自己的诺言。所以君主可以责成臣下,而臣下应当为实现自己的诺言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臣下的受禄不是无功受禄,言行相符,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也就很小。”孔子说:“事奉君主,大的建议被采纳,就可以指望得到重赏;小的建议被采纳,就只能指望得到轻赏。所以君子不因小建议被采纳而接受重赏,也不因大建议被采纳而接受轻赏。易经上说:‘国君有大蓄积,不仅与家人分享,而且与贤人分享,吉利。’”

    孔子说:“事奉君主,不应该以私人的事情去麻烦国君,不说华而不实的话,不是正派人的引见就不谋求进身。小雅上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只和正派的人亲近。神明听到这些,就会赐给你福禄。”孔子说:“事奉国君,如果是疏远小臣而越级进谏、那就有馅媚之嫌;如果是国君身边的大臣而不进谏,那就是尸位素餐。”孔子说:“近臣要辅佐国君,不使道德有亏;家宰负责整伤百官,各部大臣负责考虑四方的事。”孔子说:“事奉国君,对国君的过失可以进谏,但不可以到外边宣扬。诗经上说:‘心里爱着君子,为什么不讲出来?内心深处总是希望他好,何尝有一天忘掉?”孔子说:“事奉国君,如果是提拔困难而降级容易,那么臣下的贤与不肖就区分清楚了乡如果是提拔容易而降级困难,那么臣下的贤与不肖就混淆无别了。所以君子作客,一定要三次揖让之后才随着主人进门,而告辞一次就可离去,这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孔子说:“事奉君主,如果多次与君主意见不合,还不肯辞职出国,那肯定是贪图傣禄。即令有人说他没有这个念头,我也不信。”孔子说:“事奉君主,要以谨慎开始,以恭敬告终。”孔子说:“事奉君主,君主可以使臣下升官,可以使臣下降级,可以使臣下富有,可以使臣下贫穷,可以使臣下活着,可以使臣下死去,但就是不可以使臣下做出非礼之事。”

    孔子说:“事奉君主,接受任务时,如果是在军旅之中,就应不避艰险;女口果是在朝廷之上,就应不辞微贱。处于某种职位而不履行相应的职责,那就乱了套了。所以国君派给臣下差使,臣下认为是力所能及的就应加以慎重考虑而从命;臣下认为不是力所能及的就应加以深思熟虑而从命。完成了差使以后就辞职退位,这表现了臣下的忠厚之处。易经上说:‘不再事奉王侯,王侯还称赞臣下所作之事。”孔子说:“天子受命于天,臣下受命于天子。如果天子顺应夫命,那么臣下也就跟着顺应天命;如果天子违背天命,那么臣下也就跟着违背天命。诗经上说:‘大鸟争斗于上、小鸟也跟着争斗于下。做人而无好品行,还要把他当国君。

    孔子说:“君子评价一个人,不是仅仅根据他的言辞。所以在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天下无道的衰乱之世,人们注重实际行动的多,说漂亮话的少;在人们注重说漂亮话的多,付诸实际行动的少。所以君子和有丧事的人在一起,如果无力资助他办丧事,就不要问他办理丧事所需的费用;和有病的人在一起,如果无力馈赠他,就不要问他需要些什么;有客远道来访,如果自家不能留宿,就不要问他在什么地方落脚。所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小人之交,其浓如醛。君子之交虽然其淡如水,但能相辅相成;小人之交虽然其甜如醛,但曰久必然败坏。小雅上说:‘坏人说话非常甜,所以乱子更增添。’”

    孔子说:“君子不以华而不实的话恭维人,这样就会在百姓中间形成忠实的风气。所以,君子询间人家是否寒冷,就要送衣服给人家穿;询问人家是否饥饿,就要送食物给人家吃;称赞人家的优点,就要给人家加官进爵。国风上说:‘心忧他人无所倚,同我一道回家去休息。”孔子说:“嘴上已经许给人家的好处,就是不兑现,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怨恨或灾祸。所以,君子与其对人负有承诺的责任,还不如承受拒绝承诺的埋怨。国风上说:‘从前你言笑多温柔,既是发誓又赌咒。现在你又变了心,海誓山盟全忘完,从此一刀就两断!’,孔子说:“君子不用虚假的表情去讨好别人。如果感情疏远而外表上看起来非常亲密,拿小人来作比方,不就是钻墙洞的小偷吗!”孔子说:“内心的情要追求真实,嘴上的话要讲究技巧。”

    孔子说:“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明君王,都祭祀天地和其它众多神明,祭祀的一切活动无不取决于卜笠,不敢妄逞私意而裹读对上帝的祭祀,所以不会冲犯不吉利的曰子,不会违背卜金的指示。用了龟卜,就不可再用菩签;用了曹签,就不可再用龟卜。大的祭祀有固定的时曰,小的祭祀没有固定的时曰,可以临时用签来决定时曰。祭祀家外的神要用单数曰,祭祀家内的神要用双数曰。不违背卜旅的指示。”孔子说:“由于不违背卜签的指示,所以祭祀所用的牺牲、礼乐、集盛,既不亏害于鬼神,又不见怨于百姓。”

    孔子说:“后樱的祭祀是很容易备办的,因为他的言辞恭敬他的作风节俭,他的福禄也传给了子孙。诗经上说:‘后傻开创祭祀礼,幸蒙神佑无灾殃,至今流传好风尚。”孔子说:“天子、诸侯的龟策,威重而又严敬,不可随意乱用。天子对于征伐出师一类的大事,用卜而不用筵。诸侯有守国之签。天子出行,已经走在路上,有了事情则用签,不用卜。诸侯如果不在本国国境之内,不能用笙。诸侯要搬家或迁移寝室,可以用卜。太庙建在什么地方吉利,天子用不着占卜。”孔子说:“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可以使用祭器款待客人。所以臣下晋见君长要选择个吉利的曰子,不违背龟笠的指示,以敬事其君长。所以君长不随便作贱百姓,百姓们也不会冒犯君长。”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