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章三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礼十一(军礼)

    亲征 遣将 礻马祭 受降 奏凯献俘 论功行赏 大阅 大射 救日伐鼓

    四曰军礼。亲征为首,遣将次之。方出师,有礻马祭之礼。及还,有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之礼。平居有阅武、大射之礼。而救日伐鼓之制,亦以类附焉。

    亲征

    洪武元年闰七月,诏定军礼。中书省臣会儒臣言:古者天子亲征,所以顺天应人,除残去暴,以安天下。自黄帝习用干戈以征不享,此其始也。周制,天子亲征,则类于上帝,宜于大社,造于祖庙,礻马于所征之地,及祭所过山川。师还,则奏凯献俘于庙社。后魏有宣露布之制。唐仍旧典,宋亦间行焉。于是历考旧章,定为亲征礼奏之。前期,择日祭告天地神祠行礻马祭礼。凡所过山川岳镇海渎用太牢,其次少牢,又次特牲。若行速,止用酒脯,祭器笾豆各一。前期,斋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省牲视涤。祭之日,服武弁,行一献礼。凯旋,告祭宗社,礼与出师同。献俘庙社,以露布诏天下,然后论功行赏。永乐、宣德、正统间,率遵用之。

    正德十四年,帝亲征宸濠,礼部上祭告仪注如旧。帝令祭祀俱遣官代。及疏请遣官,有旨勿遣。其颁诏,亦如旧制。明年十一月将凯旋,礼臣言:“宸濠悖逆,皇上亲统六师,往正其罪,与宣德间亲征汉庶人高煦故事相同。但一切礼仪无从稽考。请于师还之日,圣驾从正阳门入,遣官告谢天地庙社。驾诣奉先殿、几筵殿,谒见毕,朝见皇太后。次日早,御午门楼,百官朝见,行献俘礼。择日诏告天下。”十二月,帝还京,百官迎于正阳门外,帝戎服乘马入。

    遣将

    洪武元年,中书省臣会官议奏,王者遣将,所以讨有罪,除民害也。书称大禹徂征,诗美南仲薄伐。史记引兵书曰:“古王者之遣将,跪而推毂。”汉高命韩信为将,设坛具礼。北齐亲授斧钺。唐则告于庙社,又告太公庙。宋则授旌节于朝堂,次告庙社,又礻马祭黄帝。今定遣将礼,皇帝武弁服,御奉天殿。大将军入就丹墀,四拜,由西陛入殿,再拜跪。承制官宣制,以节钺授大将军。大将军受之,以授执事者,俯伏,兴,再拜出。降陛,复位,四拜。驾还宫,大将军出。至午门外勒所部将士,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奏乐前导,百官以次送出。造庙宜社之礼,即命大将军具牲币,行一献礼,与遣官祭告庙社仪同。其告武成王庙仪,前二日,大将省牲。祭日,大将于幕次佥祝版,入就位,再拜。诣神位前上香、奠帛、再拜。进熟酌献,读祝,再拜。诣位,再拜。饮福受胙,复再拜。彻豆,望燎。其配位,亦大将行礼。两庑陪祀,诸将分献。

    礻马祭

    亲征前期,皇帝及大将陪祭官皆斋一日。前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省牲,诣神厨,视鼎镬涤溉。执事设军牙六纛于庙中之北,军牙东,六纛西,笾豆十二,簠簋各二,鉶登俎各三。设瘗坎位于神位西北,设席于坎前。上置酒碗五,雄鸡五,余陈设如常仪。祭日,建牙旗六纛于神位后。皇帝服武弁,自左南门入。至庙庭南,正中北向立。大将及陪祭官分文武重行班于后。迎神,再拜,奠币。行初献礼,先诣军牙神位前,再诣六纛神位前,俱再拜。亚献、终献如之。惟初献读祝,诣饮福位,再拜饮福,受胙,又再拜。掌祭官彻豆,赞礼唱送神,复再拜。执事官各以祝币,掌祭官取馔诣燎所,太常奏请望燎。执事杀鸡,刺血于酒碗中,酹神。燎半,奏礼毕,驾还。若遣将,则于旗纛庙坛行三献礼。大将初献,诸将亚献、终献。

    受降

    洪武四年七月,蜀夏明升降表至京师,太祖命中书集议受降礼。省部请如宋太祖受蜀主孟昶降故事,拟明升朝见日,皇帝御奉天门,升等于午门外跪进待罪表。侍仪使捧表入,宣表官宣读讫,承制官出传制。升等皆俯伏于地,侍仪舍人掖升起,其属官皆起,跪听宣制释罪。升等五拜,三呼万岁。承制官传制,赐衣服冠带。侍仪舍人引升入丹墀中四拜。侍仪使传旨,升跪听宣谕,俯伏四拜,三呼万岁,又四拜出。百官行贺礼。帝以昶专治国政,所为奢纵,升年幼,事由臣下,免其叩头伏地上表请罪礼,惟命升及其官属朝见,百官朝贺。

    奏凯献俘

    凡亲征,师还,皇帝率诸将陈凯乐俘馘于庙南门外,社北门外。告祭庙社,行三献礼,同出师仪。祭毕,以俘馘付刑部,协律郎导乐以退。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升午门楼,以露布诏天下,百官具朝服以听,仪与开读诏赦同。

    大将奏凯仪。先期,大都督以露布闻。内使监陈御座于午门楼上前楹,设奏凯乐位于楼前,协律郎位于奏凯乐北,司乐位于协律郎南。又设献俘位于楼前少南,献俘将校位于其北,刑部尚书奏位于将校北,皆北向。又设刑部尚书受俘位于献俘位西,东向。设露布案于内道正中,南向。受露布位于案东,承制位于案东北,俱西向。宣露布位于文武班南,北向。至日清晨,先陈凯乐俘馘于庙社门外,不奏歌曲。俟告祭礼毕,复陈乐于午门楼前,将校引俘侍立于兵仗之外,百官入侍立位。皇帝常服升楼,侍卫如常仪。大将于楼前就位,四拜。诸将随之,退,就侍立位。赞奏凯乐,协律郎执麾引乐工就位,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乐止,赞宣露布。承制官以露布付受露布官,引礼引诣案跪受,由中道南行,以授宣露布官。宣讫,付中书省颁示天下。将校引俘至位,刑部尚书跪奏曰:“某官某以某处所俘献,请付所司。”奏讫,退复位。其就刑者立于西厢,东向,以付刑官。其宥罪者,楼上承制官宣旨,有敕释缚。楼下承旨,释讫,赞礼赞所释之俘谢恩,皆四拜三呼,将校以所释俘退。如有所赐,就宣旨赐之。大将以下就拜位,舞蹈山呼如常仪。班前稍前跪,称贺致词讫,百官复四拜,礼毕还宫。

    洪武三年六月,左副将军李文忠北征大捷,遣官送所俘元孙买的里八剌及宝册至京师。百官请行献俘礼。帝不许,事详本纪。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赐中国衣冠就谢。复谓省臣曰:“故国之妃朝于君者,元有此礼,不必效之。”亦令衣本俗服,入见中宫,赐中国服就谢。十一月,大将军徐达及文忠等师还,车驾出劳于江上。明日,达率诸将上平沙漠表。帝御奉天殿,皇太子亲王侍,百官朝服陪列,达、文忠奉表贺。礼成,退自西阶。皇太子亲王入贺。后定,凡大捷,择日以宣,其日不奏事,百官吉服贺,即日遣官荐告郊庙。中捷以下,止宣捷,不祭告庆贺。

    永乐四年定,凡捷,兵部官以露布奏闻,大将在军则进露布官行礼,次日行开读礼,第三日行庆贺礼,余如前仪。武宗征宸濠还,礼部上献俘仪,值帝弗豫,不果行。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叛贼王三屡导吉囊入犯大同,官军计擒之。遣官谢南北郊、景神殿、太社稷。择日献俘,百官表贺。天启二年,四川献逆犯樊友邦等,山东献逆犯徐鸿儒等,俱遣官告祭郊庙,御楼献俘。

    论功行赏

    凡凯还,中书省移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诸将功绩,吏部具勋爵职名,户、礼二部具赏格。中书集六部论定功赏,奏取上裁。前期,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设宝案诏书案于殿中,诰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宣制案于诰命案之北。吏、户、礼三部尚书位于殿上东南,大都督、兵部尚书位于殿上西南,应受赏官拜位于丹墀中,序立位于丹墀西南,受赏位于诰命案之南,受赏执事位于受赏官序立位之西。每官用捧诰命、捧礼物各一人,俱北向。余陈设如朝仪。是日,鼓三严,执事官各就位。皇帝衮冕升座,皇太子诸王衮冕,自殿东门入侍立,受赏官入就拜位,四拜。承制官跪承制,由殿中门出,吏、户、礼尚书由殿西门出,立于诰命案东。承制官南向称有制,受赏官皆跪,宣制曰:“朕嘉某等为国建功,宜加爵赏。今授以某职,赐以某物,其恭承朕命。”宣毕,受赏官俯伏,兴,再拜。唱行赏,受赏官第一人诣案前跪,吏部尚书捧诰命,户部尚书捧礼物,各授受赏官。受赏官以授左右,俯伏,兴,复位。余官以次受赏讫,承制官、吏部尚书等俱至御前复命,退复位。受赏官皆再拜,三舞蹈,山呼。俯伏,兴,复四拜。礼毕,皇帝还宫。各官出,至午门外,以诰命礼物置于龙亭,用仪仗鼓乐各送还本第。明日进表称谢,如常仪。

    大阅

    宣德四年十月,帝将阅武郊外,命都督府整兵,文武各堂上官一员、属官一员扈从。正统间,或阅于近郊,于西苑,不著令。隆庆二年,大学士张居正言:“祖宗时有大阅礼,乞亲临校阅。”兵部引宣宗、英宗故事,请行之。命于明年八月举行。及期,礼部定仪。

    前期一日,皇帝常服告于内殿,行四拜礼,如出郊仪。司设监设御幄于将台上,总协戎政大臣、巡视科道督率将领军兵预肃教场。至日早,遣官于教场祭旗纛之神。三大营官军具甲仗,将官四员统马兵二千扈驾。文臣各堂上官,科道掌印官、礼兵二科、礼部仪制司、兵部四司官、纠仪监射御史、鸿胪寺供事官,武臣都督以上、锦衣卫堂上及南镇抚司掌印佥书官,俱大红便服,关领扈从,牙牌悬带,先诣教场。是日免朝。锦衣卫备卤簿。皇帝常服乘辇由长安左门出,官军导从,钲鼓振作。出安定门,至阅武门外。总协戎政官率大小将佐戎服跪迎,入将台下,北向序立。驾进阅武门,内中军举号炮三,各营钲鼓振作,扈从官序立于行宫门外。驾至门,降辇。兵部官导入行宫,鸣金止鼓,候升座。扈从官行一拜礼,传赐酒饭。各官谢恩出,将台下东西序立。兵部官奏请大阅。兵部、鸿胪寺官导驾登台,举炮三。京营将士叩头毕,东西侍立。总协戎政官列于扈从官之北,诸将列从官之南。兵部尚书奏请,令各营整搠人马。台上吹号笛,麾黄旗,总协戎政及将佐等官各归所部。兵部尚书请阅阵,举炮三。马步官军演阵,如常法。演毕,复吹号笛,麾黄旗,将士俱回营。少顷,兵部尚书请阅射。总协戎政官以下及听射公、侯、驸马、伯、锦衣卫等官,俱于台下较射。马三矢,步六矢,中的者鸣鼓以报,御史、兵部官监视纪录。把总以下及家丁、军士射,以府部大臣并御史、兵部官于东西厅较阅。枪刀火器等艺,听总协戎政官量取一队,于御前呈验。兵部尚书奏大阅毕,台下举号旗。总协戎政官及诸将领俱诣台下,北向序立。鸿胪寺官奏传制,赞跪。宣制讫,赞叩头。各官先退,出门外,赞扈从官行叩头礼。礼毕,驾回行宫,少憩,扈从等官趋至门内立。皇帝升辇。中军举炮三,各营皆鼓吹,卤簿及马兵导从如来仪,钲鼓与大乐相应振作。总协戎政以下候驾至,叩头退。马兵至长安左门外止。卤簿、大乐至午门外止。驾还,仍诣内殿参谒,如前仪。百官不扈从者,各吉服于承天门外桥南序立恭送,驾还,迎如之。次日,总协戎政官以下表谢,百官侍班行称贺礼,如常仪。兵部以将士优劣及中箭多寡、教练等第奏闻。越二日,皇帝御皇极门,赐敕勉励将士。总协戎政官捧至彩舆,将士迎导至教场,开读行礼如仪。是日,即行赏赉并戒罚有差。次日,总协戎政官率将佐复谢恩。

    诏如议行。驾还,乐奏武成之曲。

    万历九年大阅,如隆庆故事。

    大射

    大射之礼,后世莫讲,惟宋史列于嘉礼。至明集礼则附军礼中,会典亦然。

    其制洪武三年定。凡郊庙祭祀,先期行大射礼,工部制射侯等器。其射鹄有七。虎鹄五采,天子用之。熊鹄五采,皇太子用之。豹鹄五采,亲王用之。豹鹄四采,文武一品、二品者用之。糁鹄三采,三品至五品用之。狐鹄二采,六品至九品用之。布鹄无采,文武官子弟及士民俊秀用之。凡射时,置乏于鹄右。乏又名容,见周礼-大司马服不氏,职执旗及待获者以蔽身。设楅及韦,当射时置于前,以齐矢。设射中五。皮树中,天子大射用之。闾中,天子宴射用之。虎中,皇太子亲王射用之。兕中,一品至五品文武官用之。鹿中,六品至九品及文武官子弟士民俊秀通用之。其职事,设司正官二,掌验射者品级尊卑人力强弱而定耦,其中否则书于算,兵部官职之。司射二,掌先以强弓射鹄诱射,以鼓众气,武职官充之。司射器官二,掌辨弓力强弱,分为三等,验人力强弱以授,工部官职之。举爵者,掌以马湩授中者饮,光禄寺官职之。请射者,掌定耦射。射毕,再请某耦射,侍仪司职之。待获者、掌矢纳于司射器者,以隶仆供其役。执旗者六人,掌于容后执五色旗。如射者中的,举红旗应之。中采,举采旗应之。偏西,举白旗。偏东,举青旗。过于鹄举黄旗。不及鹄,举黑旗。军士二人掌之。引礼二,掌引文武官进退,侍仪司舍人职之。

    太祖又以先王射礼久废,弧矢之事专习于武夫,而文士多未解,乃诏国学及郡县生员皆令习射,颁仪式于天下。朔望则于公廨或闲地习之。其官府学校射仪,略仿大射之式而杀其礼。射位初三十步,自后累加至九十步。射四矢,以二人为耦。

    永乐时有击球射柳之制。十一年五月五日幸东苑,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分击球官为两朋,自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赐中者币布有差。

    救日伐鼓

    洪武六年二月,定救日食礼。其日,皇帝常服,不御正殿。中书省设香案,百官朝服行礼。鼓人伐鼓,复圆乃止。月食,大都督府设香案,百官常服行礼,不伐鼓,雨雪云翳则免。

    二十六年三月更定,礼部设香案于露台,向日,设金鼓于仪门内,设乐于露台下,各官拜位于露台上。至期,百官朝服入班,乐作,四拜兴,乐止,跪。执事者捧鼓,班首击鼓三声,众鼓齐鸣,候复圆,复行四拜礼。月食,则百官便服于都督府救护如仪。在外诸司,日食则于布政使司、府州县,月食则于都指挥使司、卫所,如仪。

    隆庆六年,大丧。方成服,遇日食。百官先哭临,后赴礼部,青素衣、黑角带,向日四拜,不用鼓乐。

    <b>译文</b>

    四是军礼。

    皇帝亲自出征之礼排在首位,派遣将领出征次之。

    将要出军,有褥祭之礼。

    到军队返回,有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的礼仪。

    平常有检阅军队、大射的礼仪。

    而拯救日食击鼓的制度,也放在遭一类附记。

    洪武元年闰七月,下诏制定军礼。

    中书省大臣舍合儒臣说,古代天子亲自率军出征,以此来顺应上天和人民的意志,除去残暴的人,以安定天下。

    自从黄帝训练使用军队以征讨不来归顺的人,这是亲征的开始。

    周朝制度,天子亲自率军出征,便祭祀上帝,祭祀土地神,祭祀祖宗,祭祀军队驻扎地之神,以及祭祀军队经过的山川神灵。

    军队返回,便在庙社奏凯乐献上战利品。

    后魏有宣示露布传送捷报的制度。

    唐朝承袭旧有的典章,宋朝也问或施行。

    于是一一考核旧有典章,制定成亲征的礼仪进献。

    在此之前,选择吉日祭祀祷告天地宗庙社稷。

    皇帝穿戴着武弁,乘坐革辖车,准备好六军,供置牺牲和币帛,奏乐,都行三献礼,它的仪式与大祀相同。

    又在国都南部神祠举行军队驻扎地祭神的褐祭礼。

    凡是经过的山川岳镇海滨用太牢礼祭祀,其次用少牢礼祭祀,又其次用特牲礼祭祀。

    如果出征迅速,只用酒脯,祭器篷豆各一件。

    在此之前,斋戒一天。

    皇帝戴通天冠、穿绛纱袍,省察祭牲监视洗涤。

    祭祀那一天,穿着武弁服,行一献礼。

    战胜归来,告祭宗庙社稷,礼仪与出军相同。

    向庙社进献战利品,以露布形式诏示天下,然后论功行赏。

    永乐、宣德、正统年间,都遵循施用。

    正德十四年,皇帝亲自率军征讨朱宸濠,礼部像过去一样呈上祭告仪式。

    皇帝命令祭祀都派官员代替。

    等到上疏请求派官员,有圣旨不用派遣。

    朝廷颁布诏书,也如同旧有制度。

    第二年十一月,将要胜利回军,礼官说:“朱宸濠背叛,皇上亲自统领六军,前往治他的罪,与宣德年间皇帝亲自率军征讨汉庶人朱高煦旧事相同。

    只是一切礼仪没有记载查考。

    请求在军队返回之日,圣上车驾从正阳门进入,派遣官吏告祭感谢天地宗庙社稷。

    皇上到奉先殿、几筵殿,拜谒之后,朝见皇太后。

    第二天早晨,驾临午门城楼,百官朝见,举行献俘的礼仪。

    选择吉日下诏告谕天下。”十二月,皇帝回京,百官在正阳门外迎接,皇帝穿着军服乘马入城。

    洪武元年,中书省大臣会同众官商议上妾,帝王派遣将帅,是用来讨伐有罪之人,铲除人民的祸害。

    尚书称颂大禹出征,诗经赞美南仲讨伐西戎。

    史记引用兵书说:“古代帝王派遣大将的时候,跪着推车毂以示尊崇。”汉高祖任命韩信为将,设坛台备礼仪。

    北齐亲自授予斧钹。

    唐代则告祭于宗庙社稷,又告祭太公厩。

    塞朝则在朝堂授予旌旗节符,然后告祭宗庙社稷,又在军队驻扎地进行褥祭,祭祀黄帝。

    现制定派遣大将的礼仪,皇帝穿武弁服,驾临奉天殿。

    大将军进入到宫殿的赤色台阶,拜四拜,从西面台阶进入宫殿,拜两拜跪。

    承制官宣布制命,把节符斧钹交给大将军。

    大将军接受下来,把它交给执事者,俯首伏地,起身,拜两拜退出。

    走下台阶,复返原位,拜四拜。

    皇帝回官,大将军退出。

    到达午门外部署所统领的将士,建立旗帜,鸣金鼓,端正军队行列,高举节符斧钹。

    奏乐在前面开路,百官依次送出。

    到宗庙、社庙行祭祀礼仪,就是命令大将军准备好牺牲币帛,行一献礼,与派遣官吏祭告宗庙社庙的仪式相同。

    告祭武成王庙的仪式,前二日,大将省察祭牲。

    祭祀那天,大将在帐幕中签画祝文木版,进庙来到自己的位置,拜两拜。

    到神位前上香、置放祭礼、拜两拜。

    进献熟牲和酌胙,读祝文,拜两拜。

    到自己的位置,拜两拜。

    饮用供神的酒接受供神的胙肉,又拜两拜。

    撤去俎豆,举行望祭与燎祭。

    配享的神位,也由大将行礼。

    两旁廊庶陪祭的神位,由众将分别祭献。

    亲征之前,皇帝和大将陪祭官都斋戒一天。

    前一天,皇帝戴通天冠、穿绛紫纱袍省察祭牲,到神厕,视察鼎镂炊具的洗涤。

    执事在庙中的北面设置军前大旗六纛旗帜,军前大旗在束面,六纛在西面,篷豆十二个,篮簋备二个,蜊登俎各三个。

    在神位西北设埋坎位,在坎前设席。

    上面放置酒碗五个,雄鸡五只,其余按照通常仪式设置。

    祭祀那一天,在神位后面建立军前大旗六纛。

    皇帝穿着武弁,从左南门进入。

    到庙庭的南面,正中面向北站立。

    大将和陪祭官分文武在后面列两行排列。

    迎神,拜两拜,放下祭礼。

    行初献礼,先到军前大旗位前面,再到六纛旗帜神位前面,都拜两拜。

    行二献礼、终献礼如前一样。

    只有初献礼读祝祷文,到饮用祭神酒的位置,拜两拜饮祭神酒,接受祭肉,又拜两拜。

    执掌祭祀的官员撤除俎豆,赞礼宣唱送神,又拜两拜。

    执事官各用祝礼,掌祭官取肴僎到燎祭的地方,太常上奏请求望祭和燎祭。

    执事杀鹦,让鸡血流到酒碗中,以酒浇地祭神。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