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章三十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服日丧。”皇帝因棺材停留等待安葬,不忍心改换,戴着素冠,穿着麻衣,系着麻绖上朝处理政事,退朝后仍然穿衰服,群臣听其自便。

    十二月,礼部进呈葬祭仪式。

    出殡前三天,百官斋戒。

    派官员把安葬日期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皇帝穿衰服祭告灵座,皇太子以下都穿衰服随班行礼。

    百官服衰服早晨聚集举哀号哭一次,到出殡之日停止。

    前一天,派官员祭祀金水桥、午门、端门、承天门、大明门、德胜门和经过的河桥、京城应祭祀神灵和经过的地方应该祭祀的神灵祠庙,仪式用酒、水果、菜肴。

    这天晚上,陈设辞剔祭奠的祭品,皇帝、皇后、太子以下都穿衰服,按顺序进行祭奠。

    司礼监、礼部、锦衣卫命令执事者在午门外及大明门外摆设载灵柩的大升舆,陈设丧葬用品。

    将要出殡,陈设灵柩启迁前举行的祭奠礼。

    皇帝以及皇太子以下穿衰服,拜四拜。

    祭献帛、献酒、宣读祝辞,拜四拜。

    高声号哭致哀,启行,哀哭停止,举行望痉仪式。

    执事官走上停柩的宫殿,撤除帷幕,擦拭干净天子的灵柩,进呈运载天子灵柩的灵车放在灵座殿下面。

    在宫殿台阶陈设神亭、神帛舆、谧册宝舆,陈设出殡前的祭奠礼、仪节如同灵柩启迁前的祭奠礼。

    皇帝到灵柩前面,面向西站立。

    皇太子、亲王依次站立陪侍。

    内侍在灵柩前上奏,请灵柩出发前行,捧册宝、神帛放在车中;其次标志有死者身份地位和姓名的铭旌出行;执事官抬起灵柩,内执事拿着装饰棺材的饰物在棺的左右覆盖。

    走下官殿,内侍官请灵柩升上灵车,执事官用彩色帷帐盖住灵柩,内侍拿着伞扇按仪节侍卫。

    以前御用的仪仗走在前面,册宝、神帛、神亭、铭旌依次行进。

    皇帝从官殿左门出宫,后妃、皇太子、亲王以及宫妃跟随在后面。

    来到午门内,陈设将葬时的祭奠礼,仪节如同出殡前的祭奠礼。

    内侍请灵车前进,皇帝以下号哭以尽哀思,都返回宫。

    天子灵柩到达午门外,礼官请灵柩升上名叫大升舆的灵车。

    执事官捧灵柩升上大升舆之后,礼官请灵车出发前进。

    皇太子、亲王以下哭着送出端闩外面,举行辞别祖宗祭祀礼。

    执事官在太庙香案前设置铺有锦褥的座位。

    皇太子改换平常服饰,捧着神帛,从左门进入,到达覆盖锦褥的位置跪下,放置神帛在锦褥上,起身,正面立于神帛的后面跪下。

    礼官跪在左面,进奏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拜谒辞。

    皇太子俯首伏地,起身,礼赞行拜五拜三叩头礼完毕,皇太子捧着神帛起身,把它交给礼官。

    礼官安放在舆中,请灵车进发。

    皇太子仍然穿丧服,亲王以下跟随前行。

    灵柩从大明中门出去,皇太子以下从左门出去,步行送到德胜门外,乘马到陵墓,在途中早晨晚上号哭祭奠聚众举哀。

    诸王以下和百官、军民中年高有德者、四品以上有封号的妇女,依次沿途设置祭品祭奠。

    文武官员中不属于山陵执事者全部返回。

    到达陵墓,执事官先在献殿门外陈设天子灵车,等侯大升舆到来。

    礼部官请天子灵柩从大升舆上放下来,升上灵车,到达献殿。

    执事官捧着灵柩进入,皇太子、亲王从左门进入,安放完毕,举行安神礼。

    皇太子拜四拜,起身,祭奠酒,宣读祝辞。

    俯首伏地,起身,拜四拜,号哭哀悼。

    亲王以下陪伴拜祭,如同通常礼仪。

    派遣官员祭告地神和天寿山,陈设迁置祭奠礼,如同上面的礼仪。

    将要掩盖坟墓,皇太子以下到灵柩前跪下。

    内侍请天子灵柩进入坟墓,执事官捧着灵柩进入天子墓室。

    内侍捧册宝放置在前,陈设随葬器物,举行赠礼。

    皇太子拜四拜,起身,祭奠酒,进献赠物。

    主管官捧玉帛从右面进入,皇太子接受献物,把它交给内执事,捧入天子墓室安放好。

    俯首伏地,起身,拜四拜,号哭哀悼,于是掩蔽坟墓。

    举行饮醴酒礼,如同迁置祭奠礼仪。

    派遣官员祭祀告谢地神以及天寿山。

    陈设香案在坟墓墓门外面,在前面陈设放置写有死者身份名字的牌位的祭案,面向西。

    在案前设置皇太子的拜位,面向北。

    内侍洗手后捧着牌位放在案上,题主官洗手后面向西题写完毕,内侍捧着牌位安放在神座上,藏在帛箱中。

    内侍上奏请太宗文皇帝神灵升上神位牌。

    礼赞拜四拜,起身,献上酒醴,宣读祝辞。

    俯首伏地,起身,拜四拜,号哭哀悼。

    内侍开启木椟受纳神位牌完毕,请神位下座升舆。

    到达献殿,奏请神位下舆升上神座,举行葬后初次在嫔宫的祭礼。

    皇太子拜四拜,初次奠爵,进献帛酒,宣读祝辞,俯首伏地,起身。

    第二次奠爵、最后奠爵,拜四拜,号哭哀悼,捧祝、帛到埋毛血处焚化。

    内官捧神帛箱埋在殿前,在野外焚烧丧葬所用的器物。

    埋葬之日举行初次还祭于殡宫的虞祭礼,逢偶日举行第二次还祭于殡宫的虞祭礼,逢单日举行第三次还祭于殡宫的虞祭礼,以后间隔一天举行一次还祭于殡宫的虞祭礼,一直到进行九次虞祭而停止。

    在途中,皇太子举行祭礼。

    返回京城,皇帝举行祭礼。

    神位牌将要返还,内侍请神位牌下座升舆,仪仗侍卫按礼仪安排。

    皇太子跟随,仍然早晚祭奠。

    到京城,先在城外设置帷幄驻扎下来,陈列仪仗与卫士,鼓乐具备但不吹奏。

    百官穿衰服等候在城外,神位牌送入帷幄安放,百官依次拜五拜叩三个头。

    神位牌前行,百官跟从。

    到达午门外,皇帝服衰服在午门内迎接,号哭哀悼,步行引导神位牌升上灵座殿。

    皇帝站在殿上,内侍请神位牌下舆升上灵座,举行安神礼。

    皇帝拜四拜,起身,进献醴酒,宣读祝辞。

    俯首伏地,起身,拜四拜,号哭哀悼。

    皇太子以下陪侍礼拜。

    百官在思善门外按礼仪行礼。

    第二天,百官进名举行拜慰天子、太后的奉慰礼。

    在虞祭后的单日,举行卒哭祭,自此之后,停止无定时的哀至则哭,改为早晨晚上定时哭祭,卒哭祭礼仪与虞祭礼仪相同,从此罢除早晨晚上祭奠。

    在卒哭祭的第二天举行配飨宗庙的柑飨祭,太常寺在太庙设置酒醴肴僎,如同四时祭祀的礼仪,设置鼓乐但不吹奏。

    在午门外设仪仗卫士伞扇,内侍进献辇车于灵座殿前,皇帝穿衰服,拜四拜,号哭哀悼。

    起身,哀哭停止,站在拜位的束面,面向西。

    内侍请神位牌降下灵座升上辇车,到太庙进行宗庙配飨。

    到思善门外,皇帝换上祭服,登上辖车,随同到午门外面,到神位牌所在车的前面跪下。

    太常卿上奏请神位牌下辇车,皇帝俯伏,起身,捧着神位牌从左门进入,到赤色台阶上。

    典仪官导唱“太宗文皇帝谒见宗庙”

    到庙前,内侍捧着神位牌到铺有锦褥的位置。

    皇帝在后面行八拜礼。

    拜见先代每位皇帝的神庙的仪式都相同。

    内侍捧着神位牌面向北,太常卿站在坛台柬面,面向西。

    宣唱“赐坐”皇帝把圭插在衣带上,捧着神位牌安放在座上,到拜礼的位置行祭礼,如同四时祭飨的礼仪。

    太常卿上奏请神位牌返回灵座,皇帝捧着神位牌从宗庙左门出,安放在御辇车上。

    皇帝登上辖车跟随,到思善门下辖车,改换衰服,随着到灵座殿前。

    内侍奉请神位牌下辇车,升上灵座。

    皇帝从殿的左门进入,举行安神礼结束,脱下衰服回宫。

    第二天,百官穿着素服举行进名安慰皇帝的奉慰礼。

    丧后两周年举行祭礼,叫做大祥,供奉安放神位牌到太庙,礼仪详见庙制。

    皇帝祭祀告神于灵座殿,皇太后、皇后以下各自在一座坛台祭祀,王府派官员共同在一座坛台祭祀,在京城的文武官员共在一座坛台祭祀。

    自从神位牌请出灵座殿,内侍便撤除灵座、帷幄,在思善门外焚毁。

    除丧服的禅祭,派亲王到皇陵举行祭礼。

    洪熙元年,仁宗死。

    皇太子从南京返回,到良乡,宫中纔发丧,宣读遗诏。

    文武官员穿平常服饰在午门外拜四拜。

    宣读完毕,号哭哀悼,又拜四拜。

    改换成素服,在卢沟桥迎候皇太子,桥南摆设临时幕帐和香案。

    皇太子到,穿平常服饰,到帐幕驻地拜四拜。

    听候宣读遗诏,又拜四拜,号哭竭尽哀思。

    换上素服到长安右门下马,徒步哭着走到宫门外,除去帽子,披散头发到灵柩前,行五拜三叩首礼,号哭竭尽哀思。

    宫中从皇后以下都披发号哭。

    皇太子到灵柩停放处的东面,拜见母后。

    亲王依次拜见皇太子完毕,各自在灵柩旁边行祭告礼。

    丧礼的仪式都如同旧礼。

    只是改在京城朝夕哭临,众人聚集号哭哀悼三天,三天以后又改成朝临,即早晨聚集众人号哭哀悼七天而止,在京外只是朝夕哭临,即聚集众人定时号哭哀悼三天,没有朝临七天的礼仪。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受封号的妇女入内哭临,号哭哀悼。

    除去丧服,礼官请皇帝穿浅淡色的衣服,戴乌纱翼善冠、黑角带,在奉天门处理政事。

    巨官部穿浅淡色衣服,戴乌纱帽、黑角带,朝拜参见如同平常的礼仪。

    退朝,仍然按礼制服完太宗的丧服。

    皇帝说:“朕心怎么能够忍受,即使增加一日都比停止好。”仍然穿素服坐西角门,不敲击钟鼓,命令一百天以后再商议。

    到一百天,礼官又请求驾临奉天门。

    皇帝命令等候陵墓事完毕后再定。

    在此之前,下诏营建献陵,皇帝召见尚书蹇义、夏原吉训论说:“国家用四海的富有埋葬亲人,哪里吝惜劳费。

    然而古代的圣明帝王都依从节俭的制度。

    孝子想永久保持他的亲人的体魄,也不想丰厚埋葬。

    何况皇考的遗诏,天下的人都知道,应该遵循先人的志向。”于是建寝殿五楹,左右廊庶神厨各自五楹,门楼三楹。

    它的形制比长陵速远减省,都是由皇帝规定策划。

    吏部尚书蹇义等请求柑祭于太庙之后,穿素服驾临西角门处理政事。

    到初冬、年底,举行四时祭飨礼。

    呜钟鼓乐,穿黄袍驾临奉天门处理朝廷事务。

    进行除去丧服的禅祭后,纔脱下素服。

    皇帝听从他的请求。

    童宗死,丧葬如同献陵的旧例。

    只是改变受封号的妇女哭临,从三品以上纔参加。

    英宗死,留下诏命束宫太子过一百天成婚,不能用宫妃陪葬。

    宪宗即位,一百天驾临奉天门处理政事,典礼仪式全部用吉礼。

    宪宗死,孝宗除去丧服之后,仍戴素色翼善冠,穿麻衣,系腰绖处理朝廷事务,不敲击钟鼓,百官穿素色服朝见参拜,一百天以后恢复常规。

    弘治元年正月旦日,当时还没有到周年祭日,未行小祥祭,皇帝穿黄袍驾临朝殿接受朝拜。

    第二天,仍然戴黑翼善冠,穿浅淡服,系犀带。

    到二周年祭日,行大祥祭后,神位牌供奉安放在太庙及奉先殿。

    到除去丧服举行禅祭之后,免于朝拜。

    选择日期派官员到陵墓进行祭奠。

    孝宗死,工部说:“大行皇帝遗诏说,念念不忘以节省用度爱护百姓作为根本。

    敕命内府各司,凡是丧葬仪节随葬器物以及陵墓宫殿,务必节省办理。”礼部说:“丧期满一百天,按例应改变服饰,但是灵柩没有进入陵墓,请求仍然戴素翼善冠、穿麻布袍服、系腰绖,驾临西角门处理政事,不敲击钟鼓,百官仍然穿素服朝拜参见。”听从他们的请求。

    从辞灵礼到虞祭礼到拊条礼,荣王都在陪祭之列。

    随后王因疾病上奏免除。

    礼部请求用驸马等官员捧持帛朝拜祖先,皇帝说:“朝拜祖先捧持帛,朕自己做。”出殡,亲王只送到大明门外面。

    在途中以及到达陵墓聚集哭悼祭奠,都是护丧官施行祭礼。

    以后便成为规定。

    世宗死,命令免去封赐诰命的妇女哭临。

    隆庆元年正月,不到二十七天,皇帝穿衰服驾临宣治门,百官穿素服、系腰绖向皇帝行奉慰礼。

    出殡,皇帝举行遣发祭奠礼。

    到朝祖时,便派官员捧持帛行礼。

    灵柩到达顺天府,皇亲中有封号的妇女以及三品以上的有封号的妇女祭祀,其余都如同旧有制度。

    光宗即位,礼部说:“丧服各代都有制度,而现在的丧服都是在孝宗时决定的。

    因为孝宗笃厚于亲人,丧礼详细而且完备,所以武宗、世宗、穆宗三庙都宗法它。

    现在遵守旧有制度,穿衰服驾临文华门处理政事,百官穿素服朝拜参见,等到灵柩出殡便除服。”皇帝听从。

    明代从仁宗献陵以后,规定制度俭省节约。

    世宗葬在永陵,丧葬制度纔开始奢侈。

    到神宗葬在定陵,给事中惠世扬、御史薛贞巡视建陵工程,费用达到八百多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