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章五十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引礼舍人三人,后来革除二人。

    仓大使、副使各一人,库大使、副使各一人。

    仓、库副使后来全都革除。

    郡王府,教授一人,从九品,典膳一人,正八品。

    镇国将军,教授一人,从九品。

    长史掌管王府的政令,辅佐规劝讽谏,从而匡正王的过失,率领府中僚属各自供奉职事,并总管各种事务。

    凡是奏请赐名、赐封、赐婚、赐恩以及道谢、进献表章、疏奏,长史代替王上奏。

    如若王有过失,就责问长史。

    曾经犯迥错误的人,不得选任此职。

    审理掌管侦讯案件,禁止横暴,不干涉国家法纪。

    典膳掌管祭祀、宴请宾客,王或者王妃的膳食。

    奉祠掌管祭祀乐舞。

    典宝掌管王府宝印符牌。

    纪善掌管讽喻引导礼法,开导谕告古义,以及国家恩泽仁义大节,以告诫王向善。

    良医掌管医疗。

    典仪掌管陈列仪式。

    工正掌管营建修葺王府府邸、宫邸。

    伴读掌管侍从起居,陈说经史书籍。

    教授掌管以道德仁义启迪王,校勘经史书籍。

    所有皇族年满十岁以上,进入宗学,教授与纪善担任他们的老师。

    引礼掌管接待宾客,赞唱导引礼仪。

    洪武三年,设置王相府,左、右相各一人,正二品,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

    参军府,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匕品。

    各自按照自己的品级列于朝官之后。

    又设置典签司、咨议官。

    不久因为王府武相都是功勋之臣,下令位居文相之上,王相府官员仍旧与朝官互相更换授官。

    这一年设置王府教授。

    四年,复位官制。

    左、右相,正二品,文武傅,从二品,参军,从五晶,录事,正七品,审理正,正六品,副,正七品,纪善,正七品,各署典祠正、典宝正、典仪正、典膳正、典服正、工正、医正,都为正七品,副,都为从七品,牧正,正八品,副,从八品,引礼舍人,省略记载。

    九年,改参军为长史,废除王傅府及典签司、咨议官,增设伴读四人,选拔为人老成,明习经义,行为谨慎的士人担任,侍读四人,收藏掌管文书簿籍,文籍少就空缺。

    不久改王相府所属奉祠、典宝、典膳、良医、工正各所正及纪善都为正八品,副,从八品。

    十三年,一并废除王相府,升长史司马正五品,设置左、右长史各一人,典簿一人。

    确定王府孳牲所、仓库等官全都是杂职。

    二十八年,设置靖江王府咨议所,咨议、记室、教授各一人。

    建文年问,增设亲王宾辅二人,伴读、伴讲、伴书各一人,长史三人。

    郡王宾友二人,教授一人,记室二人,直史一人,左、右直史各一人,吏目一人,典印、典祠、典礼、典饿、典药五署官各一人,典仪二人,引礼舍人二人,仪仗司,吏目一人。

    其中宾辅、三伴、宾友、教授进见时,陪坐,自称名而不称臣,礼节如同宾客师友。

    成祖初年,恢复旧制,改靖江王府咨议所为长史司。

    万历年问,周府设宗正一人。

    后来各府也渐次增设。

    郡王府增设教授一人。

    又洪武七年,公主府设家令一人,正七品,司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

    二十三年,改家令司马中使司,用内使担任。

    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从二品,左、右参政,从三品,左、右参议,没有固定人数,从四品。

    参政、参议因事添设,各省不等,诤见各道。

    经历司,经历一人,从六品,都事一人,从七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从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

    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提控案牍一人。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有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所辖衙门各省不同,详见杂职。

    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务,朝廷有恩赏、禁令,秉承旨意宣布传播,下达到有关部门。

    凡是所属官员任职期满,访查称职、不称职,上上下下查证明自,报告巡抚、巡按以传达于吏部、都察院。

    每三年,率领治下府州县正官,到京师朝见,以听从考察。

    每十年,会合户口籍册以清查百姓人数、田亩数。

    向朝廷推举人才,会集全省的读书人选拔调用。

    皇族、官吏、师生、军人,按时发放他们的俸禄、麇粮。

    祭祀神只,谨慎按时祭祀。

    百姓有孤老无依的人要供养他们,有孝顺友爱贞烈之人要表彰他们。

    遇上水旱灾害瘟疫,便奏请皇上怜悯免税赈济。

    所有上贡赋税徭役,视府州县土地肥瘠人民多少的情况来平衡数目。

    凡是有重大的施行革除举措及各种政务,会同都御史、’按察使商议,经过谋划商定就向巡抚、巡按或者总督请示。

    国家有喜庆或丧事,派遣辅佐官到京城朝贺或吊祭。

    天子即位,便由左布政使亲自前往。

    参政、参议分守各道,以及派遣管理储粮、屯田、清军、驿站、水利、安抚百姓等事,一并以分司协助管理京郊地区。

    两京不设布、按,没有参政、参议、副使、愈事,因此由邻近布、按分司带管,详见各道职官。

    经历、都事,掌管收发公文,审察巡按、巡盐御史文书,使用经历印章。

    照磨、检校掌管校勘清理卷宗。

    理问掌管诉讼案件。

    起初,太祖攻克集庆,亲自兼领江南行中书省。

    戊戌年,在婺州设置中书分省。

    后来每攻克一地,就设置行省,官员从平章政事以下,大致与中书省相同。

    设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左、右丞,正二品,参知政事,从二品。

    左、右司,郎中,从五品,员外郎,从六品,都事、检校,从七品,照么、管勾,从八品。

    理问所,正理问,正四品,副理问,正五品,知事,从八品。

    不久改知事焉提控案牍,省略记载。

    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各行省都为承宣布政使司,废除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品级正二品,左、右参政,从二品,改左、右司为经历司。

    十三年,改布政使,正三品,参政,从三品。

    十四年,增设左、右参议,正四品,不久增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

    十五年,设置云南布政司。

    二十二年,定品级为从二品。

    建文年间,升为正二品,裁革一人。

    成祖恢复旧制。

    永乐元年,以北平布政司为北京。

    五年,设置交肚布政司。

    十一年,设置贵州布政司。

    只设布政使一人,其它官员如同各布政司。

    宣德三年,废除交肚布政司,除两京以外,定为十三布政司。

    开始设置藩司,与六部并重。

    布政使入朝任尚书、侍郎,副都御史常常出任布政使。

    宣德、正统年间仍然如此,从那以后就没有了。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人,正三品,副使,正四品,愈事没有固定人数,正五品。

    详见各道。

    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正九品,检校一人,从九品。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按察使掌管一省诉讼纠察的事务。

    纠察贪官污吏,缉捕奸恶强暴,平允诉讼案件,昭雪冤狱错案,从而振奋风纪,澄清吏治。

    大案会同都御史、布政二司共同商议,报告巡抚、巡按,听从刑部、都察院。

    所有朝拜觐见庆贺吊祭的礼仪,都如同布政司。

    副使、愈事,分道巡察,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募训练、监军,各设专人分管,并分人巡察京郊地区。

    明代初年,设置提刑按察司。

    昊元年,设置各道按察司,设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愈事,正五品。

    十三年,改按察使品级为正四品,不久废除。

    十四年,重叉设置,并设置各道按察分司。

    十五年,又设置天下府州县按察分司。

    以儒士王存中等五百三十一人为试愈事,每人巡察两县。

    所有官吏贤能与否、军队民间的利弊,都可以查问检举。

    十六年,完全废除试愈事,改按察使为从三品,副使二人,从四品,愈事,从五品,人员多少配合各分道的数目。

    二十二年,又定按察使为正三品。

    二十九年,改设按察分司马四十一道。

    直隶六道:为淮西道、淮东道、苏松道、建安徽宁道、常镇道、京畿道。

    逝江二道:为浙东道、浙西道。

    四川三道:为川东道、川西道、黔南道。

    山东三道:为济南道、海右道、辽海东宁道。

    河南二道:为河南道、河剑堕。

    韭王二道:为燕南道、燕北道。

    陕西五道:为关内道、关南道、河西道、垄右道、西宁道。

    山西三道:为冀宁道、冀北道、河东道。

    江西三道:为岭北道、两江道、湖束道。

    广东三道:为岭南道、海南道、海北道。

    广西三道:为桂林苍梧道、左江道、右婆道。

    塑婆:二道:为建宁道、福宁道。

    湖广四道:为武昌道、荆南道、湖南道、湖北道。

    三十年,开始设置云南按察司。

    此前,命令布政司兼管。

    建文年问,改为十三道肃政按察司。

    成祖初年,恢复旧制。

    永乐五年,设置交阻按察司,又增设各按察司愈事。

    因为督察军卫屯粮,增设浙a、辽旦、广东、广西、湖广、河南、云南、璺丛各一人,堕堕、福建、山东、山西各二人。

    这是增设监司的开始。

    十二年,设置贵州按察司。

    宣德五年,废除交肚按察司。

    除两京不设,共十三个按察司。

    正统三年,增设理仓副使、愈事,又设愈事与布政司参议各一员于甘肃,监收仓粮。

    八年,增设愈事,专闩管理屯田。

    景泰二年,增设巡河食事。

    从逭以后,各省因事添设,有时设置有时革除,不可胜记。

    现在总述布、按二司所分各道详列于左。

    布政司参政、参议分管各道。

    督粮道,十三布政司各有一人,都驻节省城。

    督册道,江西、陕西等问或设置。

    分守道:浙江杭嘉湖道,宁绍台道,都驻节省城。

    江西南瑞道,驻节省城,湖柬道,驻节广信,湖西道,驻节临江,钟南九江道,驻节九江,赣南道,驻节南塞。

    山东济南道,束兖道,海右道,都驻节省城。

    山西冀宁道,驻节省城,河东道,驻节蒲州,冀北道,驻节大同,冀南道,驻节汾州。

    陕西关内道,驻节省城,关西道,驻节凤翔,西宁道,驻节凉州,关南道,驻节兴安,河西道,驻节庆阳,陇右道,驻节圣旦。

    河南大梁道,驻节省城,河南道,驻节迎壶,汝南道,驻节南阳,河北道,驻节怀庆。

    湖广武昌道,下剂南道,驻节鄙阳,上剂南道,兼兵备,驻节涂州,剂西道,兼兵备,驻节安陆,上湖南道,下湖南道,上江防道,有时驻节剂州、垂丛,下江防道。

    福建兴泉道,驻节泉州,福宁道,驻节兴化,漳南道,驻节漳州,建南道,驻节延平,汀漳道,驻节上蕴逊。

    广东岭束道,驻节潮州,岭西道,驻节高州,罗定道,兼兵备,驻节罗定州,岭北道,嵌南道,驻节南雄。

    四川川西道,川北道,驻节保宁,上下川束道,驻节涪州,上川南道,雅州、嘉定二署,下川南道,叔州、滤州二署。

    广西桂平道,驻节省城,苍梧道,驻节梧州,左江道,.驻节浔州,右江道,驻节柳州。

    贵州安平道,贵宁道,驻节省城,新镇道,驻节平越,思仁道,驻节思南。

    云南临安道,腾冲道,澜沧道。

    以上有的是参政,有的是参议。

    按察司副使、愈事分营各道。

    提督学道,清军道,驿传道,十三布政司全都各有一人,只有湖广提学有两人,浙江、山西、陕西、福建、广西、贵州清军兼管驿传,江西右布政使兼管清军。

    分巡道:浙江杭严道,宁绍道,嘉湖道,金衢道。

    江西饶南九江道,驻节饶州,湖西道,驻节吉安,南昌道,湖束道,岭北道。

    山东充州道,驻节沂州,济宁道,青州海防道,济南道,移驻德州,海右道,驻节省城,海道,驻节莱州,登莱道,辽海道。

    山西冀宁道,冀南道,驻节潞安,雁门道。

    陕西关内道,驻节合州,关西道,驻节平凉,陇右道,驻节秦州,河西道,驻节墉州,西宁道。

    河南大梁道,汝南道,驻节信匿坦,河南道,驻节汝州,河北道,驻节磁州。

    湖广武昌道,剂西道,驻节沔坠,剂南道,下剂南道,湖北道,上湖南道,下湖南道,沅靖道。

    福建巡海道,兼管粮储,福宁道,兴泉道,驻节泉州,建南道,驻节建宁,武平道,漳南道,驻节上塑暨,建宁道,海道,驻节漳州,汀漳道。

    广东岭束道,驻节惠州,岭西道,驻节肇庆,岭南道,驻节省城,海北道,驻节雷州,海南道,驻节琼州。

    四川上束道,驻节重庆,下束道,驻节达州,川西道,川北道,驻节保宁,下川南道,上川南道。

    广西府江兵巡道,驻节平乐,桂林兵巡道,驻节省城,苍梧兵巡道,驻节梧州,移驻郁林州,左江兵巡道,驻节南宁,右江兵巡道,驻节宾州。

    以上五道都兼领兵备。

    贵州贵宁道,思石道,驻节锢仨,壑清道,兼理兵备,驻节都匀。

    云南安普道,临沅道,洱海道,金沧道。

    整饬兵备道:浙江宁绍道,嘉兴道,温处道,台海道。

    江西南瑞道,广建道,驻节建昌。

    山东临清道,武德道,驻节武定州,曹濮道,驻节曹州,沂州道,辽东道。

    山西雁北道,驻节代州,大同道,两人,一个驻节大同,一个驻节朔州,阳和道,潞安道,岢岚道。

    陕西肃州道,固原道,临洮道,驻节兰州,洮岷道,驻节亟盟,靖远道,榆林中路道,榆林东路道,驻节神木县,宁夏河西道,驻节宁夏,宁夏河东兵粮道,驻节花马池,庄浪道,漠羌道,潼关道。

    湖广辰沅道。

    河南睢束道。

    福建兵备道,巡海道。

    广东南韶道,南雄道。

    四川松潘道,威茂道,建昌道,重夔道,安绵道,叔泸道。

    广西,分巡兼管兵备。

    五道都参见分巡道。

    贵州威清道,驻节安顺,毕节道。

    云南曲靖道。

    另外又有协堂道,副使,河南、浙江间或设置,水利道,浙垄,屯田道,婆耍、河南、旦址三省屯田兼理驿传,管河道,河南,盐法道,抚治道,陕西抚治商盗道,湖广又有抚民、抚苗道,监军道,因事而不常设,招练道,l韭棰有时设置。

    北直隶的道挂靠在山东的,便是密云道,大名道,天津道,霸州道;挂靠在山西的,便是易州道,口北道,昌平道,井陉道,蓟州、永平等道。

    南直隶的道挂靠在山东的有,太仓道,颖州道,徐州道;挂靠浙江、江西、湖广的有,蓝锉道,漕储道,常镇道,庐凤道,邀奎池太道,淮扬道。

    按照明朝初年制度,担心郡守县令等行政长官贪脏枉法,因此在直隶府州县设置巡按御史,各布政司所辖地区设置试愈事。

    废除试愈事之后,改为按察分司四十一道,这是分巡的开始。

    分守开始于永乐年问,常常命令职能部门官员巡视民间疾苦。

    后来就定下右参政、右参议分守各自管辖的府州县。

    兵道的设置,仿照试行于洪熙年间,因为武将文墨粗疏,便派遣参政副使沈固、刘绍等前往各总兵处整理文书,商量机密事务,自身不曾亲领军务。

    到弘治年间,兵部尚书马文升顾虑武职不整治,提议增设副愈事一名进行整饬。

    从此兵备官员充盈天下。

    两京不设布、按二司,因此用御史督学。

    后来添设的守、巡各类官员无从辖属,就挂靠在邻近行省布、按司官处。

    行太仆寺,卿一人,从三晶,少卿一人,正四品,寺丞没有固定人数,正六品。

    它的下属,主簿一人,从七品。

    掌管各边防卫所营堡的马政,听命于兵部。

    凡是军用马匹烙印、分发、钉掌、繁殖,按时监督视察。

    每年春秋雨季,检查马匹增减、马龄,每三年考核一次,布、按二司不得干预。

    有瘦弱损失,便听从兵部弹劾处罚。

    苑马寺也如此。

    洪武三十年,设置行太仆寺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

    山西、北平、陕西,每寺设少卿一人,丞三人;甘肃、辽东,每寺设少卿、丞各一人,选择退休的指挥、千户或百户担任。

    永乐四年,允许寺官惩办处理治所管辖的卫所镇抚首领官员。

    十八年,以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

    宣德七年,发配死囚犯应当充军的,到陕西行太仆寺养马。

    弘治十年,选拔向来有才能名望的人补任本寺官,比照太仆寺官提拔。

    嘉靖三年,听从御史陈讲请求,增设陕西、甘肃二寺各少卿一人,分管延绥、宁夏。

    二十九年,命令寺官遇皇上生日,轮流每年进贡表文。

    苑马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一人,正四品,寺丞没有固定人数,正六品。

    他的下属,主簿一人,从七品。

    各牧监,监正一人,正九品,监副一人,从九品,录事一人。

    各苑,圉长一人,从九品。

    掌管六监二十四苑的马政,听命于兵部。

    所有马苑,视大小分为三等:上等苑牧马万匹,中等苑七千匹,下等苑四千匹。

    所有放牧之地,为草场、荒地、熟地,严格禁令并划界作标记。

    所有牧人,为恩军、队军、改编之军、充发之军、招募之军、抽选之军,都登记并且供养他们。

    所有马驹,每年登记牧养的数目,上报兵部,便于听从考核。

    监正、副掌管监苑的放牧事务,圉长率领群长养殪马匹。

    永乐四年,设置苑马寺共四个: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

    五年,增设北直隶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

    妪董、长查、咸和、驯良四苑,隶属清河监。

    水州、隆萃、大牧、遂宁,隶属金台监。

    沂池、鹿鸣、龙河、量墨,隶属涿鹿监。

    童阳、龙山、万安、蕃昌,隶属卢龙监。

    清流、广蕃、龙泉、松林,隶属香山监。

    迩塑、崇义、兴宁、永成,隶属逼丛监。

    六年,增设甘肃、平凉二寺监。

    每寺各六监二十四苑。

    十八年,革除北京苑马寺,并入太仆寺。

    正统四年,革除甘肃苑马寺,改调牧恩军到黑水口,隶属长乐监。

    弘治二年,革除平琼寺丞一人。

    十七年,都御史杨一清奏请行太仆、苑马二寺人员缺乏,选拔有才能名望的参政、副使补升为卿,参议、愈事补升为少卿,以振兴马政。

    十八年,又奏请添设寺中人员。

    嘉靖三十二年,以辽东寺卿张思兼管金、复、盖州三卫军民。

    四十二年,又命兼理兵备事。

    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没有固定人数,从六品。

    他的下属,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库大使、副使各一人。

    所管辖,各场盐课司大使、副使,各盐仓大使、副使,各批验所大使、副使,都只有一人,都没有入流。

    都转运使掌管盐监之事。

    同知、副判分掌其职。

    都转运盐使司共六个:为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

    分司十四个:泰州、淮安、通州隶属两淮,嘉兴、松江、宁绍、温台隶属两浙,沧州、青州隶属长芦,胶莱、滨乐隶属山东,解盐束场、西场、中场隶属河东。

    分副使或者副判临任,督管各场仓盐课司,总属于都转运使,共同奉守巡盐御史或盐法道臣的政令。

    福建、山塞没有巡盐御史,其它详见食货志,盐法中。

    盐课提举司,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没有固定人数,从七品。

    它的下属,吏目一人,从九品,库大使、副使一人。

    所管辖,各盐仓大使、副使,各场、各井盐课司大使、副使,都只有一人。

    提举司共七个:为四川、广东海北、廉州,黑盐井、楚雄,白盐井、姚安,安宁、五井、全理,察罕脑儿。

    又有辽东煎盐提举司。

    提举,正七品,同提举,正八品,副提举,正九品。

    它的职责全都如同都转运司。

    明朝初年,在两淮设置都转运司。

    昊元年,在杭州设置两浙都转运司,定都转运使品级为正三品,设同知,正四品,副使,正五品,运判,正六品,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纲官,正九品。

    盐场设司令,从七品,司丞,从八品,百夫长,省略记载。

    洪武二年,设置长芦、河东二都转运司,及广东海北盐课提举司,不久又设置山东、福建二都转运司。

    三年,又在陕西察罕脑儿的地方,设置盐课提举司,后来逐渐增加到各地。

    建文年间,改广东提举为都转运司。

    永乐初年恢复如故。

    十四年,初命御史巡盐。

    景泰三年,废除长芦、两淮巡盐御史,命令抚、按官兼管。

    后来恢复派遣御史,那些没有御史的,由分按察司兼管。

    又洪武年间,在四川设置茶盐都转运司,苏重五年设置,设官如同都转运盐使司。

    十年废除。

    纳溪、白渡二盐马司,洪武五年设置,以常任官为司令,内使为司丞。

    十三年废除,不久恢复。

    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

    后来一并革除。

    又有顺龙盐马司,也革除。

    市舶提举司,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徒六品。

    它的下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掌管海外各番国朝贡贸易的事务,辨识使者表文符契的真伪,禁绝与外番往来,征缴走私品,平衡交易,防卫进出并且恭敬地接待他们。

    昊元年,设置市舶提举司。

    洪武三年,废除太仓、黄渡市舶司。

    七年,废除福建的泉州、浙江的明州、广东的广州三个市舶司。

    永乐元年恢复设置,设官如同洪武初年制度,不久命令内臣提督管理。

    嘉靖元年,给事中夏言奏报倭寇之祸起于市舶,于是就革除福建、浙江两个市舶司,祇留下广东市舶司。

    茶马司,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

    掌管马匹交易的事务。

    洪武年间,设置洮州、秦州、河州三个茶马司,设司令、司丞。

    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不久废除洮州茶马司,以河州茶马司兼管。

    三十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

    又洪武年间,设置四川永宁茶马司,后来革除,又设置雅州碉门茶马司。

    又在广西设置庆速裕民司,洪武七年设置,设大使一人,从八品,副使一人,正九品。

    主管八番溪洞的马匹贸易,后来也革除。

    府,知府一人,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没有固定人数,正六品,推官一人,正-匕品。

    它的下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从九品,检校一人。

    司狱司,司狱一人。

    所辖属见别处。

    知府掌管一府的政事,宣扬教化,公平诉讼案件,平均赋税徭役,教育生养百姓。

    每三年,考察下属官吏贤能与否,考核业绩的上下等级,禀报行省,上呈吏部。

    凡是朝贺、吊祭,比照布政使司,直隶府可以特许直达朝廷。

    所育诏令赦书、律例法令、勘合札子到达,恭敬小心收下,下发所属部门实行。

    下属部门的政务,都受到府的管束,权衡轻重而下令,大事请示巡抚、巡按、布政使、按察使,商议许可纔能进行。

    所有推举贤才、科举考试、管理安排学校、整饬昭明祭祀典礼的事,都要掌管。

    至于帐册、军匠、驿传邮递、马牧、盗贼、仓库、河渠、沟防、道路之事,即使有专门的官员,都要总领并且考核。

    同知、通判分别掌管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

    没有一定的职责,各府所掌管不同,如玺塞、延堡同知又兼管民事,其它不能全部记载。

    没有固定人数。

    边疆府同知有多达六、七人的。

    推官主管诉讼,辅助管理簿册。

    各府推官,洪武三年开始设置。

    经历、照磨、检校收发上下公文,校勘六房卷宗档案。

    明朝初年,改各路为府。

    洪武六年,分天下的府为三等:交纳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知府,品级从三品;交纳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知府,正四品;交纳十万石以下马下府,知府,从四品。

    后来都为正四品。

    七年,灭去北方府州县官三百零八人。

    十三年,选拔园子监学生二十四人为府州县官。

    六月,罢除各府照磨。

    二十七年恢复设置。

    自宣德三年废除交趾布政司,总计天下的府共一百五十九个。

    州,知州一人,从五品,同知,从六品,判官没有固定人数,从七品。

    一百一十家为一里,州中里敷未满三十,没有属县,裁减同知、判官。

    有属县,裁减同知。

    它的下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所管辖见他处。

    知州掌管一州的政治。

    所有的州都祇分两种:属州,直隶州。

    属州等同于县,直隶州等同于府,并且官品相同。

    同知、判官,都依据本州岛事务繁简,各司其职。

    总计天下州共二百三十四个。

    县,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

    它的下属,典史一人。

    所管辖见他处。

    知县掌管一县的政务。

    所有赋税徭役,每年计算寅际征收,每十年修造黄册一次,按人丁田产有所差别。

    赋税有钱粮、布帛和各种货物的税收,徭役有力役、雇役、暂时借用的不固定劳役,都依据气候的好壤,地产的丰富损耗,人力的贫困富裕,调剂而平均分配。

    年成歉收就禀告府衙或行省请求减免。

    凡是赡养孤老、祭祀神只、选举人才、宣读法令、表彰良善、抚恤穷困贫乏、稽查保甲、严格缉捕、听讼断狱,都要亲自处理,勤勉谨慎从政。

    如果山川林泽有特产,可以贡献给国家使用,就按照登记簿册纳贡。

    县丞、主簿分别掌管粮马、巡捕的事务。

    典史负责收发公文。

    如果没有县丞,或没有主簿,则分别兼管县丞、主簿的事务。

    县丞、主簿,设置革除不统一。

    如果编入户籍的平民达不到二十个里的都裁革。

    昊元年,确定县为三等:交纳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为从六品;交纳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为正七品;交纳三万石以下马下县,知县为从七品。

    不久,都为正七品。

    ,所有新任命的郡县官,发给路费。

    洪武元年,征召天下贤才任府州县官职,敕命丰厚赏赐,以此勉励他们廉洁奉公耻于贪私,又再三告谕他们。

    三十七年,规定府州县条例八条,颁布告示天下,永远遵守。

    这时,天下府州县官有廉洁贤能正直的,必定派遣行人奉敕前往慰劳,提升品级赏赐财物。

    仁宗、宣宗时期依然如此,英宗、宪宗之后日渐稀少。

    此后更是看重京城官员而轻视地方官员,这种风气就绝迹了。

    总计天下的县共一千一百七十一个。

    儒学:府,教授一人,从九品,训导四人。

    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

    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

    教授、学正、教谕,掌管教诲所管辖的生员,训导辅佐他们。

    所有麇膳生员、增广生员,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人,附学生员没有固定人数。

    儒学官每月考试生员的学业而奖励他们。

    所有学政遵守卧碑所刻条例,都要听从提学宪臣提调,府听从于府,州听从于州,县听从于县。

    政绩的好坏要根据乡试中举人数的有无多少来确定。

    明朝初年,设置儒学提举司。

    洪武二年,诏令天下府州县都设立儒学。

    十三年,改各州学正品级为未入流品。

    此前是从九品。

    二十四年,确定儒学训导位于杂职之上。

    三十一年,诏令天下学官改授旁郡州县之官。

    正统元年,开始设置提督学校官,又有都司儒学,洪武十七年设置,从辽塞开始。

    行都司儒学,洪武二十三年设置,从北平开始。

    卫{需学,洪武十七年设置,岷瞳,二十三年设置,从左宁等卫开始。

    用以教导武臣子弟。

    都设教授一人,训导二人。

    河东又设都转运司儒学,制度如同府。

    后来宣慰、安抚等土官,都设置儒学。

    巡检司,巡检、副巡检,都为从九品,主管缉捕盗贼,盘查奸邪伪诈之徒。

    凡是在京外各府州县关隘渡口等要害处都设立,使他们率领兵士役夫警戒防备不测。

    起初,洪武二年,因为广西地理上连接瑶、僮地区,开始在关口险隘要冲之处设巡检司,以便警戒奸人盗贼,后来就增设到各地。

    十三年二月,特别赐给敕命训谕,不久改为离职。

    驿丞掌管邮递、迎送官员的事务。

    所有车船、人力马匹、公家提供的粮食、被子床帐,根据使客的品级,仆夫的多少,而恭敬供给接待。

    向府或州县领取费用,并登记收支情况。

    巡检、驿丞,各府州县的有无多少不同。

    税课司,府称司,县称局。

    大使一人,从九品,主官税收事务。

    所有商人、屠夫、杂市,都有常规税收,按时征税上交于府或县。

    凡是民间买卖土地房屋,必须把契约拿去盖印章,纔能够遇户,就征收价钱的百分之三的税。

    明代初年,改在京的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后来改通课司为税课司、局。

    仓,大使一人,府从九品,州县没有入流品,副使一人,库大使一人。

    州县设。

    织染杂造局设大使一人,从九品,州织染局役有入流品。

    副使一人。

    河泊所官掌管征收鱼税;闸官、坝官,掌管开启关闭闸坝、蓄水泄水。

    洪武十五年,确定天下河泊所共二百五十二个。

    每年征收税粮五千石以上至万石的,设官三人;干石以上设二人;三百石以上设一人。

    批验所,大使一人,副使一人,掌管验证茶盐销售凭照。

    递运所,大使一人,副使一人,掌管运送粮草物资。

    洪武九年开始设置。

    此前,京城以外大多派卫所戍守军士押送军因,太祖因为这样做妨碍练兵守御,于是命兵部增设各处递运所,以便押运递送。

    设大使、副使各一人,视人夫多少,设百夫长统领。

    后来汰除副使,革除百夫长。

    铁冶所,大使一人,副使一人。

    洪武七年开始设置。

    共十三个所,每所设置大使、副使各一人。

    起初,大使,正八品,副使,正九品,后来都没有入流品。

    医学:府,正科一人,从九品。

    州,典科一人。

    县,训科一人。

    洪武十七年设置,设官职不发给俸禄。

    阴阳学:府,正术一人,从九品。

    州,典术一人。

    县,训术一人。

    也是洪武十七年设置,设官,不发给俸禄。

    府僧纲司,都纲一人,从九品,副都纲一人。

    州僧正司,僧正一人。

    县僧会司,僧会一人。

    府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副都纪一人。

    州道正司,道正一人。

    县道会司,道会一人。

    都是洪武十五年设置,设官不发给俸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