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读书呼哩呼张玲的死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3

    从张爱玲的小说里面,如果读不出这层意思,应该算是奇怪的事情。

    她这一路的小说,就像王国维写的辞一样,写得越好的时候,越让人相信“不可能有下一部”了。如果有,觉得是捡来的。

    对创作逐渐看淡了以后,对人生还是可能、而且大有可能、有热情的。

    可是很明显,张爱玲后来对人生,也看淡了。是什么原因使她冷淡下来的,几乎没有人弄得清楚。

    不过说穿了,那都是小说后来的事了,跟做为小说读者的我们,并没有相干。

    对活着冷淡的人,对死也就很冷淡。大家的困惑与失望,都源于:这冷淡的张爱玲,早已不是那个以小说画世界的张爱玲了。

    我们追踪她的唯一线索,是她的小说,而她早已不在这线索的另一端了。

    她的死法,怎么可能是大家认为与她“相称”的死法?

    4

    人生的幸不幸福,与创不创作,无关。

    好的创作者,确实抚慰了无数辛苦与寂寞的人,但对创作者自己来说,这只是“刚好如此”、“顺便如此”而已。

    创作者,通常是被创作的欲所驱迫,才不得不创作的,像梵谷、像法斯宾达。其它人因此而受惠,那是其它人好运,不是创作者好意。

    当然也有创作者,是被赚钱的欲望所驱迫,像莎士比亚、巴尔札克和华格纳。

    如果有创作者是以“我要安慰人心”为出发点的,那通常就只能创作些“令人安慰”的东西出来,很难有什么象样的作品。

    张爱玲,像所有好的创作者一样,可能是被“不吐不快”的欲望所压迫,可能是被对名利的欲望所压迫,才写小说的。她对人世的同情,已然等值的换取到了珍贵的作品——

    没有道理,也没有途径,再去换取人生的幸福。

    张爱玲的人生,如果是她愿意的样子,或者,像大部分人一样,是人生自然而然发展成的样子,那么,我们其实没有什么打抱不平的立场。

    我们,只能尊敬这么风格统一的人生而已。

    5

    我们常常望着天上的某颗星,被那颗星的光感动,对那颗星的光许愿——

    而那颗发出光芒的星,其实早已在几百万年以前,毁灭不见了。

    也并没有人,把星的死讯,一一捎来给我们。

    对我来说,只要抬头时仍看得见光,那颗星就仍在。

    那星已死了几天也一样,已死了几百万年也一样。

    我看张爱玲,也是这样。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